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7|回复: 0

2017年考研政治马原高分突破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7561
发表于 2016-6-25 22:3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原的秘诀掌握了,知道了分模块和重难点,接下来就是真正开始看书拿分的新战场。说的很容易,做起来很难,马原到底怎么来看,怎么更有效率,怎样才能更懂马原。这是本文文都考研政治刘涛老师要和大家分享的话题,尤其是基础阶段大部分同学们还没有启动2017考研政治复习的时候,你已经跟着老师领先一大步了。掌握本文的核心关键词——唯物辩证法和中西思维差异。
  (一)唯物辩证法
  马原24分,哲学占到16分之多,而说到哲学,很多同学一看书就犯困,那一定是你打开方式不对。哲学基础阶段不是贪多求全,刘涛老师只要求大家掌握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内容可以用几个数字来概括。两个特征:联系与发展。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四对辩证思维方法: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和历史。六对范畴:整体与部分;原因与结果;偶然性与必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用数字2、3、4、6来理解吸收,这样就比枯燥的每个概念过一遍要强很多,这是看书正确的打开方式,这样和马原的友谊才不会说翻就翻。
  (二)中西方思维差异
  马原的哲学说到底还是马克思的哲学,一个德国人吸收了西方古典哲学的精华,还有费尔巴哈和黑格尔的精华,与中国人的语境和话语完全不在一个体系,这是中国人学习西方哲学最大的障碍。所以同学们要透过这些语境背后,回归到西方话语语境,这样才能更加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学习唯物辩证法的时候,有一个规律是最难懂的那就是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也叫矛盾,矛盾在中国的成语里有很多小故事,但是都只有一个方面的含义,那就是对立。说两个人之间有矛盾,两个人之间肯定有对立的地方。但马克思所说的矛盾其实包含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中国人不会去注意两个有矛盾人之间还有什么统一的联系,而只会注意到两个人的区别。而西方的逻辑思维是先把两个人放在一个话语体系中,既有统一又有对立。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同学们就能明白。中日关系就是一个矛盾体,是对立统一的,但是中国人看日本就只有仇恨,这种仇日的情绪每逢重大的节点会爆发出来。而用马克思哲学对立统一规律来看中日关系,中国和日本既有对立也有统一,要辩证地看,要看到两国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等这些对立的一方面,也要看到两国国家经济贸易友好往来的一方面。这就是中西方思维差异的表现。
  看书尤其是看马原的课本,切忌照本宣传,理解至上,重点攻破马原的哲学,基础阶段重点攻破哲学的唯物辩证法,跳出中国人固有的思维逻辑,植入西方逻辑话语体系,这样再来学习哲学,事半功倍。这才是马原高分突破正确的打开方式。
*** 热点推荐 ***

20160514075441725.gif

20160514075441725.gif

文都2016考研高分学员龙虎榜(汇总)

已公布2016考研复试分数线的院校

2017考研万人公益讲座专题

2016考研复试英语备考指导(汇总)


2016考研国家线已发布

2016考研调剂复试专题

2016考研复试备考指导(汇总)

2016考研调剂成功指南(汇总)
*** 复习必看 ***


何凯文2017英语写作高分攻略(汇总)

2017考研政治复习重点及方法(汇总)

何凯文每日一句:2017考研英语汇总

2017考研政治“两会”时政热点(汇总)


2017考研政治时政热点:2016年3月汇总

考研政治:习总引用过的毛泽东名言(汇总)

2017考研政治周年大事综述(汇总)

2017考研英语语法真经(汇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5-3 00:27 , Processed in 0.047144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