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2|回复: 0

2018考研政治基础阶段史纲复习要点汇总(十一)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7561
发表于 2017-5-4 17: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史纲这门课程在考研政治中占据了14分的分值。虽然在整个政治的考查中史纲分值比重不是最高的,但是它的考查内容相对来讲是很丰富的,考研政治基础阶段的复习中史纲的复习一方面要重视宏观框架,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细节,本篇文章是针对史纲中第四章第二部分内容的汇总,希望对2018的考研学子的复习带来帮助。
  一、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条件
  第一,是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第二,是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第三,是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二、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三、五四运动的新特点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五四运动前后,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进入到理性的阶段,即看出帝国主义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矛盾,并看出了帝国主义联合中国买办资产阶级好而封建阶级以压榨中国人民大众的实质。提出了“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五四运动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赶不上的准备。第四,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四、五四运动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民主不再是指狭义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指多数人的民主、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民主。科学,除自然科学外,就对社会的研究来说,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并没有中断或取消五四以前开始的反封建的思想启蒙工作。中国的先进分子以唯物史观为武器,从反对封建思想入手,进而提出必须反对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制度。把反封建思想的斗争立足点,从争取个人的个性解放,扩展到争取人民群众的社会解放的高度。把反封建的斗争方式,从少数人的思想批判,逐步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
  以上内容是对史纲第四章第二部分内容的汇总,希望2018考研学子能够考上理想院校。
  文都考研提醒大家全国各单位院校2018研究生招生简章公布时间为每年6月—10月份,想要报考2018考研的同学们,请及时关注意向院校官方信息,做好2018考研报名的相关准备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23 04:27 , Processed in 0.057140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