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2018考研专业课复习心理学复习,小伙伴们很是头痛,根据历年的考试经验,可以得知,心理学在考试中占得分值不是很大,如果花大量的时间去背诵觉得得不偿失,但是不背诵又会觉得失去分数,那么对于考研心里学我们该如何去复习呢?小编建议考生可以抓住重点知识复习一下,并且这些重点知识还要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文都考研小编帮助考生整理了2018考研专业课心理学复习的知识点,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进行复习,并且做好笔记,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青少年情绪发展】
1.青少年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
由于青少年心理能力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丰富,其情绪的表现形式也不再单一,但又不能够像成人的情绪那样稳定,因而表现出了半成熟、半幼稚的两面性。青少年的这些情绪表现特点完全是由于青少年身体和心理的发展所导致的。其典型的特点是强烈、狂暴与温和、细腻共存,情绪的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
①狂暴与温和——同一个刺激,在青少年那里会赢棋很大反应,但他们掩饰后表现的情绪则比较缓和。
②可变与固定——青少年情绪不够稳定,易变,但有时却存在偏执的特点而长时间不能摆脱某一情绪状态。
③内向与表现——少年已失去了纯真,懂得掩蔽自己的情绪,而在表露时也加入了一定程度的表演痕迹。
2.常见情绪困扰
①烦恼
a.不知如何在公众面前表现。
b.与父母关系出现裂痕。
c.不知如何确立在同伴中的地位。
②孤独
心理学家称青春期为“心理断乳期”个体要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保护和对父母的依恋,成长为独立的社会成员。然而青少年短时间内还不能独立处理很多问题,又不愿向人求助,于是产生了一种孤独心境。
③压抑
压抑:需求、愿望不能满足和实现时的心理体验。
随着年龄增长,个体产生了心理与生理上多方面的需求,但大多不能得到满足。争强好胜的冲动和自尊易受打击的性格使青少年常常处于压抑的心境。
3.情绪调节的ABC理论
情绪调节的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里斯首创的又称ABC性格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的情绪的产生是一个被称作ABC的过程:
A是指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
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性事件后产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
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后果(Consequence)
通常观点认为是A引起了C,而艾利斯则认为A是引起C的间接原因,更直接的原因是B。也就是说,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不同,会引起行为和情绪的不同。因此,在受到情绪困扰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调节自己认识的方式来调节情绪。
这种理论认为人的情绪问题是由人的非理性信念造成的,非理性信念有三个特征:
①绝对化要求:指一个人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事物怀有认为其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这种想法通常与“必须”。“应该”、“一定”这类词联系起来。
②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由一个人对自己的不合理评价所致。用这种思维方式评价自己,常会引起焦虑或抑郁的情绪,若用于评价他人,则会对他人持不合理评价,从而导致一味责备他人以及产生敌意、轻蔑和愤怒等情绪。
③糟糕至极:认为一件自己不愿发生的事情发生后,必定会非常可怕,非常糟糕,非常不幸,甚至是灾难性的,致使自己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而难以自拔。这种信念会导致个体陷入严重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等。
以上是小编整理了关于2018考研专业课复习心理学之青少年情绪发展的知识点,考生们要认真的复习,讲这些知识点都记下来,在后期会对自己的复习有很大的帮助。
【小编推荐】
2018考研专硕翻译硕士复习《三十六计》汇总
2018考研专硕金融硕士考研知识点汇总
2018考研管理类联考逻辑备考指导汇总
2018考研专业课经济学原理复习汇总
2018考研专业课复习经济学案例解析汇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