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5|回复: 0

2017考研政治毛中特:常考的15个高频文献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11-4 22: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考研政治中,毛中特课程中的各种文献总是让考研er一头雾水,老是颠三倒四。但是,文献又是出题人偏爱的选择题素材。怎么快速记住这些文献内容?今天就带大家一起学习一下考研政治中的高频文献,希望帮助大家理解和记忆。
          ▶一、《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毛泽东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文章。
          1、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2、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
          3、资产阶级分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妥协性;
          4、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
          5、工业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中共领导农民运动的伟大纲领。
          1、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2、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性;
          3、分析了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
          4、相信群众、依赖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1、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2、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
          3、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
          4、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四、《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坚持调查研究,洗刷唯心精神。
          1、是中共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
          2、是中共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
          3、第一次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4、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国革命的胜利要考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标志着党的独立自主思想的初步形成;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5、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方法。
          ▶五、《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
          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四个特点
          ①中国是一个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而且经过了1924-1927年的革命;
          ②敌人的强大;
          ③人民军队的弱小;
          ④共产党的领导和土地革命。
          其中①④规定了中国人民军队的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其敌人;②③规定了战争的持久性。
          ▶六、《实践论》(1937年)--认识必须和实践相统一。
          1、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
          2、揭示了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3、发展了认识论关于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
          ▶七、《矛盾论》(1937年)--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
          1、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2、提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
          3、论述了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原理。
          ▶八、《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年)--中国革命只能靠武装斗争解决问题。
          1、阐述革命道路和形式,提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
          2、运用联系的观点具体分析了战争问题,指明战争是中共主要的斗争形式;
          3、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战争进程,确定党的军事战略的转变。
          ▶九、《论持久战》(1938年)
          1、分析了中日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关键"、敌寡助我多助;
          2、批驳"速胜论"和"亡国论";预见了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
          3、阐明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即要依靠人民来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4、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考察,即"中国是一个处于进步时代的大而弱的国家";
          5、阐明了战略防御理论,应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十、《〈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三大法宝的理论体系。
          1、第一次提出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第一次提出"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3、第一次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三个法宝的中心一环;
          4、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中国革命的两个武器,党组织是掌握这两个武器的英勇战士。
          5、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对象(帝、封)、革命动力(无、农、城、民)、革命形式(武装斗争)。
          ▶十一、《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和新民主革命两个概念。
          1、第一次全面分析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学科概念;
          2、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和领导等问题;强调认清中国国情的重要性;
          3、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一全新的科学概念,第一次提出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六大特点;
          4、进一步揭示了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建设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
          5、提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十二、《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成。
          1、为中国革命问题的解决提出客观依据: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2、革命阶段和发展论相统一的观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3、第一次完整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革命文化的观点;
          4、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政体。
          ▶十三、《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延安整风的光辉文献之一。
          内容:将主观主义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科学地解释了实事求是的含义。
          ▶十四、《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延安整风的光辉文献之二。
          1、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要取得胜利,必须解决党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
          2、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反对理论脱离实际的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
          3、依据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互相关系的原理,揭示和阐明了党内团结与斗争的辩证关系。
          ▶十五、《反对党八股》(1942年)--延安整风的光辉文献之三。
          1、剖析了党八股产生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
          2、主观唯心主义是党八股的主要哲学基础;
          3、形而上学是党八股的最主要的思维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1-12 02:49 , Processed in 0.040679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