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4|回复: 0

2015年MBA联考英语完形填空命题思路及技巧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8-9 16:25: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利用“红花绿叶”原则
          (1)红花词(必选的词):however、yet、although、because
          (2)绿叶词(必不选的词):①since、ever since、now that、what;what有三大特点:1)what从句只能做主、宾、表从句;2)what不能放在名词后;3)what后面的从句不完整。②虚拟语气系列词:if only(只要)、in case(唯恐、以免、万一)、lest、or else(否则、要不然);注意:if only≠only if=if,if only=I wish(但愿、要是),后面必须接过去时;in case/lest的虚拟语气后接should+V原。③表示关于的词:as to、with regard to、with/in reference to、about。
          2.利用答案分布的规律
          (1)每篇完形填空中A、B、C、D作为正确选项的个数均在4—6个之间;
          (2)A作为正确选项的个数最多;
          (3)没有连续3个答案都一样的情况、连续两个答案都一样的情况为0—3个、相邻答案彼此都不一样的概率为17—20个。
          (4)在5个一组的答案中,至少要出现3个字母作为正确选项,在每组接缝处不会连续两个答案都一样。
          注意:选项答案分布规律对于阅读同样适用,阅读20个选项中A、B、C、D分别平均5个。
          3. 利用同义原则(4—7道,同义词辨析题/每年)
          (1)在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三个实词(动、名、形、副)互为同义时,答案往往在其中;
          (2)在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三个虚词(介、连、感叹)互为同义时,答案往往都不选;
          (3)当四个选项有一个共同意义时,该意义往往不能入选,要看选项的特殊含义。
          4.逻辑关系题原则(7道左右,逻辑关系题/每年)
          (1)定义:通过前后句的意思及其内在关系,判定答案的题目。
          (2)内容(五大逻辑关系):对立>因果>并列>总分>递进。
          (一)对立关系(包括转折和让步):
          (1)表示对立关系的词:(1—3分/每年)
          转折:however、but、yet、nevertheless、unfortunately;
          让步:although、though、even though(尽管)、even if、much as=also(虽然、尽管)、as、while、whereas(然而、尽管)、despite、in spite of;
          其他:against、instead(of)、rather than(而不是)、admit、ignoring(忽略、忽视)、on the contrary、by contrast(相比之下)。
          (2)转折与让步的区别:(转折比让步的否定性强)
          ①当后句是对前句的完全直接否定时,叫转折;当后句是对前句的间接部分否定时,叫让步。
          ②although和but、because和so不能在一句话中同时出现,although和because叫作从属连词,既可以放在句首也可以放在句中,放句中时前面一般不加逗号,but、and和so叫并列连词,只能放在句中,前面逗号可以加可不加,but若出现在句首,是作副词用。
          ③though作副词时,可以做插入状语,放于句中时,前后都要加逗号。
          ④while与whereas的区别:while可以引导省略式的状语从句,whereas不行。while引导省略式状语从句的条件:a.从句主语与主句主语一致;b.从句是系表结构。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后,省去从句中的主语与系动词。
          ⑤判断对立关系的三个依据:a.根据意思判断;b.根据褒贬色彩判断;c.根据句式结构判断:前面肯定后面否定,或前面否定后面肯定。(每年必出一道not题),not题型:考两个句子之间的关系;选项是表对立关系的词。
          (3)逻辑关系题先做的理由:
          a.选项都认识;
          b.范围确定;
          c.往往不需要通读全文,只需要通读前后句。
          (二)因果关系(难点:必须分清前因后果or前果后因)
          (1)表原因的词:because、in that、now that、since、as、for、as a result of、considering。
          (2)表结果的词:so that、such that、as a result、lead to、consequently、therefore、hence、thus、so。
          (三)并列关系:
          表示并列关系的词:and(和)、as well as(也)、likewise(同样)、while(而,与此同时)、similarly(类似地)、simultaneously(同时发生地)、meanwhile(同时)。
          (1)and题型的三种做题方法:①and前后选同义词,词性一致;②and前后选同一范围词;③and前后句子对应成分相同。
          (2)and和or的区别:and连接两个肯定句,而or连接两个否定句。相同点:它们前后的结构必须一致。
          (四)总分关系(总分关系:前总述,后分述;前复数,后单数;前大后小)
          表示总分关系的词:for example、for instance、such as、including。
          考点:for example和for instance作插入状语时:①若放在句中,则前后都加逗号;②若放在句首,则后面加逗号;③若放在句尾,则前面加逗号。
          (五)递进关系(考的少)
          表示递进关系的词:still、also、indeed、furthermore(进一步)、moreover(而且,此外)、highlighting(突出,强调)。
          考点:①递进关系是并列关系的一种;②still与also的区别:still是指一件事情的递进;also既可指一件,又可指两件事情的递进;用still的地方,可以用also,但能用also的地方,不一定能用still,两者相遇选also。③indeed与furthermore的区别:furthermore仅指同一件事情的递进;indeed既可指一件,又可指两件事情的递进。
          5.复现原则
          定义:某一个概念在文章中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时,它的提法应当是一样的,也就是说相对应的成分彼此互为答案。
          6.表语原则
          如果所考的空是表语,那么主语就是线索。当表语是名词时,它与主语是对等关系;当表语是形容词时,或相当于形容词时,与主语是修饰关系。
          7.动词题
          动词题—解题方法:
          (1)看主语,注意主谓搭配一致性:①看主语是人还是物:主语必须是人的动词有:believe、doubt、intend、require、respect、regard、be
          impressed by、notice、present。主语必须是物的动词有:manifest。②注意主谓一致性
          (2)看宾语,注意动宾搭配一致性。
          (3)根据主语和宾语的逻辑关系判定动词。
          8.名词题
          名词题—解题方法:
          (1)名词做主语时,谓语和表语就是线索;
          (2)名词做宾语时,谓语动词是线索;
          (3)根据名词前后介词判断名词;
          (4)当名词后出现定语从句或同位语从句,从句就是线索;
          9.形容词题
          形容词题—解题方法:
          (1)形容词作表语时,主语就是线索;
          (2)有副词修饰形容词时,副词就是线索;
          (3)有多个修饰成分同时修饰一个名词,答案就在修饰成分中;
          (4)形容词修饰名词时,名词就是线索。
          10.副词题
          形容词题—解题方法:
          (1)主旨做题;
          (2)同义原则;
          (3)利用时态原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15 17:48 , Processed in 0.077867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