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80|回复: 0

2015年历史学考研笔记:各国的兼并战争与秦的统一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10 09: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历史学考研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有很多,因此考生们在备考的时候要理清知识点,加强重要知识点的记忆,只有系统化的学习与理解,才能使记忆更加深刻,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古代史部分的知识点,供参考!
  各国的兼并战争与秦的统一
  一、封建兼并战争概述
  (一)战争比之春秋更为激烈和频繁
  1.武器装备的进步
  2.兵源扩大
  3.军种变化
  4.军队数量增加。
  5.构筑防御工事
  (二)战国时期的封建兼并战争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1、魏国独霸中原。战国初年,魏国首先成为最强盛的国家, 但在齐、魏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中,魏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惨败,从此由盛而衰。
  2、秦、齐对峙。 魏国衰落以后,出现了秦、齐两大强国东西对峙的局面。魏、赵、韩等国内部也分成联秦抗齐和联齐抗秦两派,从而展开了合纵与连横的活动。公元前318年,魏相公孙衍率先发起合纵,遂有魏、赵、韩、燕、楚“五国伐秦”之举。公元前288年,秦昭王实施“连横”策略,约齐魏等国攻赵,准备将赵一分为三,但这个计划被苏秦的合纵策略破坏。这一时期燕国的乐毅伐齐,使齐国几乎亡国,国势从此一蹶不振。这样,秦、齐对峙的局面也就被打破。
  3、秦、赵大战时期。秦国采纳范睢的建议,实行“远交近攻”的策略。远交近攻策略即连结远方国家以攻伐近邻。公元前262年至前260年,秦、赵之间爆发了大规模的长平之战,赵国大败,从此无力与秦抗争。
  二、各国间的兼并战争
  (一)魏国独霸中原与魏齐之战
  桂陵之战(前353年)
  逢泽之会(前344年)
  马陵之战(前343年):孙膑减灶诱敌
  “魏齐相王”(前334年)
  (二)秦齐对峙
  1.合纵连横
  (1)背景:秦齐展开争取与国、孤立敌国的斗争,各国之间的相互结约联盟不断变更。
  (2)含义
  《韩非子?五蠹篇》:“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而衡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3)张仪推行连横策略
  (4)公孙衍的合纵:五国伐秦(前318年)
  (5)张仪离间齐楚(第二次连横活动,前313年)与楚的削弱
  (6)苏秦的合纵
  (7)秦齐称帝(前288年)
  (8)燕破齐
  (三)秦赵大战
  公元前270年閼与之战
  长平之战(前260年)和邯郸之围(前259)
  (四)秦灭六国
  1.原因
  (1)经济上:经济联系加强,经济中心的出现,道路交通的发展
  (2)从割据到统一的政治趋势
  (3)思想舆论的统一思潮
  孟子“定于一”、荀子“县天下,一海内”
  (4)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
  (5)秦国掌握了统一局势,开创了统一大业。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学备考的内容,希望大家在认真学习的过程中注意知识点的总结与梳理,祝大家能够取得好成绩!
    点击查看跨考教育2015年考研大纲解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5 08:12 , Processed in 0.076316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