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5|回复: 0

考研历史莫机械记忆找准方法很关键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10 09: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暑期的考研复习早已开始,但如何才能抓住这段黄金时间,最大效率地提升自己的复习效果?这是所有正在备考考研历史复习的同学们所普遍关心的问题。尤其是针对知识点繁杂,并且记忆性的东西很多的考研历史而言,就更是如此,那么怎么样复习考研历史更好呢?下面就为大家总结介绍一下。
          很多考生买了很多关于历史方面的书籍,埋头苦读,遇到主要历史事件更是冥思苦记,以求全面融通中国史和世界史。这种涉猎的广度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历史出题范围,一般是历史学考研大纲为主的,这就犯了考试大忌。建议考生不要盲目地跟读史书,应该以历史学考研大纲为参考,以大纲为复习范本,最好把考研提纲打印出来,逐条对比教材书籍进行复习,难点重点了然于心,才能事半功倍。
          历史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的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很多考生喜欢集中时间段针对某一科进行冲刺,各个击破,这种复习方法一般来说效果不会太好。连续数天只看中国史或者世界史,意味着复习周期延长,很容易出现记住后边忘了前边的现象,一轮四科复习下来只有最后一科的最后一部分记住了,这种复习效率极低,不要说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就连牢固程度都是个问题。将世界史与中国史交叉起来复习,将两者联系起来,对同一时代的历史时间进行对照比较,更有助于记忆,深化理解。这样每门科目的复习周期相对较短,且记忆效果更牢靠,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也更深
          在考查知识点的再现方面,名词解释题进一步承担起区分不同知识面、不同水平考生的作用。从2007年第一次统考开始,名词解释这一部分的题目就出现了一些比较偏的名词,甚至出现了一些看书不很细致的考生闻所未闻的名词。对于这方面的考查,建议考生们注意两点:第一,不要单纯地认为世界古代史出冷僻名词的几率更大。第二不可盲目追求“冷”、“偏”、“难”。名词解释的命题思路是,在保证区分度的情况下促进考生尽可能更多地熟悉历史知识。因此,考生的着眼点应该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与重要现象、重要结论为主。如果想取得更为理想的分数,还应该在复习中多注意一些次重点,阅读相关专著及学术论文,并通过相关的课外阅读扩大知识面。
          选择题基本上是知识点的简单再现,考查的是考生具体历史知识点的覆盖面。书读得越细,准备得越细致,掌握的知识点越多,做选择题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大。但从几年的试题来看,选择题的难度略有加大。因为在各种选拔性考试中,选择题都是提高区分度的一道理想题型。
          在材料解析题方面,无论给出的历史材料多么生僻、晦涩,但问题与解答的最终落脚点依然是我们熟悉的历史背景。同时,材料解析题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通常并不偏狭,只需要考生将背景与具体材料相结合即可。
          在论述题方面,横向题与纵式题是两种基本题型。其中,横向题多为平行的两个历史事件的对比与分析。纵式题则是考查对同一现象的立体把握,可以说,2011年第四大题把“简答题”改为“论述题”之后,更加注重考查考生历史的分析能力,单纯知识点的堆砌已经很难胜任相关的论述,通过对历史学学科特点的掌握并合理地建立学科知识体系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历史学需要记忆,但并非死记硬背的学科,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掌握,效果会事半功倍。理解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非一蹴而就。因此集中时间段对历史进行冲刺,绝对不可能取得成功。尽量保持每天一读,这样始终保持对古代史的一种感觉,同时复习周期越短、记忆效果越佳,效果会更好。每天交叉复习中国史和世界史,不要连续数天只看古代史、或世界史,这意味着每一专业的复习周期延长,结果看了后面忘了前面、复习前面又忘了后面,这种无序或周期很长的复习效率很低,谈不上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同时交叉复习(最好古代与古代对应,近现代与近现代对应),可以将两者互相对比,互相联系,比如同一年代发生的事件,就可以联系起来记忆。时间的长度也最好固定,比如每天各拿出三小时复习中国史和世界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5 12:47 , Processed in 0.059649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