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8|回复: 0

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新增考点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8-2 12: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短时间内提高政治的成绩,这非常的重要,如果能对这一个月进行合理规划高效利用,政治拿高分必然不在话下,下面万学教育老师为考生们介绍考研政治思修与法基新增考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六章 树立法治理念 维护法律权威
  1.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和精髓,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彻底的人民性、系统的科学性、充分的开放性四个基本特征。
  第一,有利于促进正确法治观念的形成。
  第二,有利于理解法律的内在精神。“依法治国”理念概括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要义,“公平正义”理念概括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价值追求。
  第三,有利于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1)依法治国。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主要包括四项基本要求:一是科学立法;二是严格执法;三是公正司法;四是全民守法。
  2)执法为民。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在法治上的必然反映。包括三项基本要求: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尊重和保障人权;三是文明执法。
  3)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价值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立法是公平正义的起点,执法是公平正义的保障,司法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坚持立法公正和执法公正并重。二是坚持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并重。
  4)服务大局。
  5)党的领导。
  3.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第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关系。
  第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关系。
  第三,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第四,服务大局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4.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法治思维方式是指人们按照法治的理念、原则和标准判断、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
  第一,法律至上。法律的至上性,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和不可违抗性。法律还具有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不可违抗性。
  第二,权力制约。权力制约原则可以概括为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四项要求。
  第三,人权保障。
  第四,正当程序。正当程序具有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时限性等基本特征。中立性是正当程序的底线标准。参与性是正当程序的核心要素。公开性是正当程序的重要特征。时限性是正当程序的内在要求。
  5.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
  第一,民主与法治的关系。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决定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和内容。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途径。
  第二,权利与权力的关系。其一,权力来源于权利。其二,权力服务于权利。其三,权力应当以权利为界限。其四,权力必须受到权利的制约。
  第三,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法律问题的核心是法律权利义务问题,法治思维是一种法律权利义务思维。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结构上的相关关系。二是总量上的等值关系。三是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第四,自由与平等的关系。保障公民的自由与平等是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法律上的自由观念最为核心的内容是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法律上的平等观念最为核心的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第五,实体与程序的关系。
  万学教育推出:
  1、超级学习系统,电脑登录 S.wanxue.cn , 立刻注册获取每省1000名完全免费珍贵课程名额!
  2、超级能量库App, 手机登录A.wanxue.cn,立刻注册获取每省5000名完全免费珍贵名额!
  
       

64012.jpg

6401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1 05:06 , Processed in 0.068952 second(s), 10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