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生注意:所有大题务必书写在考场提供的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单上的答题一律无效(本题单不参与阅卷)。
中国古代史部分
一、名词解释
1.初税亩
2.同中书门下三品
二、史料分析题
材料一
先是,太祖承前制,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正一品。……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十五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秩皆正五品。……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建文中,改大学士为学士, 悉罢诸大学士,各设学士一人。(选自《明史》卷72《职官志》)
材料二
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保、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诸辅之中,尤以首揆为重。(选自《明史》卷109《宰辅年表》序)
材料三
世宗中叶,夏言、严嵩迭用事,遂赫然为真宰相,压制六卿矣。然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于是朝廷之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选自《明史》卷72《职官志》序)
(1)解释材料二中的“成祖”与“首揆”。
(2)解释材料三中“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一语的含义。
(3)以上述材料为依据,阐述明朝内阁制度的演变过程。
三、论述题: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中国近代史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枟马关条约枠中最能体现列强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的内容是( )。
A .赔款数额巨大 B .增开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
C .开辟运输新航线 D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2.德俄法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充分说明( )。
A .德日在远东地区的争夺激烈 B .日本已不能独霸中国
C .德、俄、法利益完全一致 D .帝国主义之间既勾结又斗争
3.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
A .洪秀全之死 B .天京事变 C .天京陷落 D .石达开出走
4.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提出系统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方案主张的是( )。
A .冯云山 B .洪仁玕 C .杨秀清 D .石达开
5.下列关于19世纪60年代中国政局变化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 B .皇帝失去了控制国家的实权
C .中外关系出现暂时“和好”局面D .国内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6.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 .没有坚决反对西方列强侵略B .创办的近代企业采用封建生产方式
C .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中国封建生产关系D .西方列强的破坏
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革命法典枟临时约法枠公布的时间是( )。
A .1912年2月 B .1912年3月 C .1912年4月 D .1912年5月
8.1912年3月第一届内阁在南京组成,其内阁总理是( )。
A .陈其美B .蔡元培C .唐绍仪D .宋教仁
9.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这从根本上说明( )。
A .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B .资本主义在中国有很大发展潜力
C .欧洲战争提供了极大商机
D .列强侵略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
10.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重要影响是( )。
①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②为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③为中国革命转变奠定了阶级基础 ④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②
二、名词解释
1. 北洋水师 2.《上李鸿章书》 3.戊戌六君子 4. “问题与主义”之争
三、史料分析
材料一 李鸿章奏折:“窃自同治元年(1862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外洋枪炮,设局铸开花炮弹,以资攻剿,甚为得力。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仿造洋机器制作以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
———引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近日财用极绌,人所共知。 ……现在厂漕课税正供之外,添出厘金、捐输上款。百万罗掘,仍不足用。捐输所得无几,流弊甚大;而内地厘金,又为半税所绌。如铜铁、羽呢、洋布等类,皆关民生日用,洋船转运迅捷,输纳又仅半税,于是奸民包揽冒编,大宗货物皆免厘金,因税则载在和约,无可议加,以至彼此轻重悬殊,商民交困,从爵渊鱼之喻,何堪设想!丁日昌拟设厂造耕织机器,曾国藩与臣叠奏开煤铁各矿,试办招商轮船,皆为内地开拓生计起见,盖既不能禁洋货之不来,又不能禁华民之不用。英国呢布运至中国,每岁售银三千余万,又铜铁铅锡售银数百万,于中国女红臣作之利,妨夺不少。曷若亦设机器自为制造,船铁路自为转运。但命名货物精华与彼相埒,彼物来自重洋,势不能与内地自产者比较,我利日兴,则彼利自薄,不独有利厘饷也。 ……臣迫于直之南境磁州山中议开煤铁,饬津、沪机器局委员购洋器、雇洋匠,以资倡导,因为铸造军器要需,亦欲渐开风气以利民用也。 ……若南省滨江近海等能设法开办,船械制造所用煤铁,无庸向外洋购运,榷其余利,并可养船、练兵,此军国之大利也。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1874年)。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二指出李鸿章两奏折异同并分析其原因。
(2)从材料二概括李鸿章创办民用企业的原因及评价。
四、论述题
1. 简述孙中山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活动。
2.简述中国共产党加强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措施。
世界史部分
本系列资料老师建议同学看第一、二套模拟题即可。
答案见下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