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今天来帮助同学们梳理金融学三大基础概念之一的利率中非常重要的考点,利率决定理论当中的两个理论
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是以剩余价值在不同资本家之间的分割作为起点的。马克思指出, 利息是贷出资本家从借入资本的资本家那里分割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剩余价值表现为利润, 因此, 利息量的多少取决于利润总额。利息率取决于平均利润率。利润率决定利息率, 从而使利息率具有以下特点: ( 1) 随着技术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平均利润率有下降趋势, 因而也影响平均利息率有同方向变化的趋势。由于还存在某些其他影响利息率的因素, 如社会财富及收入相对于社会资金需求的增长程度, 信用制度的发达程度等, 它们可能会加速这种变化趋势或者抵消该趋势( 2) 平均利润率虽有下降趋势, 但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而就一个阶段来考察, 每个国家的平均利润率则是一个相当稳定的量。相应地, 平均利息率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 由于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两类资本家对利润分割的结果, 因而使利息率的决定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平均利息率无法由任何规律决定; 相反, 传统习惯、法律规定、竞争等因素, 在利率的确定上都可直接起作用。
二、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实际利率理论)
19 世纪八九十年代, 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瑞典经济学家维克塞尔和美国经济学家费雪等人对支配和影响资本供给与需求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终于提出资本的供给来自于储蓄, 资本的需求来自于投资, 从而建立了储蓄与投资决定利率的理论。由于这些理论严格遵循着古典经济学重视实物因素的传统, 强调非货币的实际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 因此被西方经济学者称为古典利率理论, 也被后人称为实际利率理论。古典的利率理论认为, 利率决定于储蓄与投资的均衡点。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即利率提高, 投资额下降; 利率降低, 投资额上升; 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 即储蓄额与利率成正相关关系。
(一)庞巴维克的时差论
该理论认为,从需求角度看,同样数量的现在物品比未来物品更有价值,价值时间差的存在使放弃现在价值换取未来价值必须给与利息补偿;从供给角度来看,理论主要来源与迂回生产的多产性,即迂回生产比直接生产具有更高的生产力,但耗费的时间较长,利息就是这种时间的间隔。
(二)马歇尔的等待说与资本利益说
利率是由资本的供给和需求所决定的,而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是资本需求的决定因素,抑制现在的消费、等待未来的报酬,则为资本供给的决定因素。这两种决定力量的均衡就决定了利率水平,利息就是人们等待的报酬。
(三)魏(维)克赛尔的自然利率说
资本供给和需求相等,也就是当储蓄和投资相等时利率就是自然利率。但货币利率常与自然利率背离,从而导致经济波动。
(四)费雪的时间偏好与投资机会说
利率是由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共同决定。主观因素就是社会公众对现有物品的时间偏好,客观因素就是可能的投资机会。
关于马克思和古典学派对于利率决定的理论我们就分析到这里,下次为大家带来凯恩斯学派和货币主义学派关于利率决定的相关知识,欢迎大家持续关注我们。
本文作者为中公考研辅导名师——张银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