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4|回复: 0

2016考研政治经济学考试重点十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8 13:0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答:只有劳动力成为商品,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因为如果劳动力不是商品,货币无法购买到劳动力,则即使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也无法使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货币就不能成为资本。 (1)劳动力成为商品
  劳动力商品是指成为市场交易对象的人的劳动能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阐明,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是一种特殊商品。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①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处置自己的劳动力,把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即劳动力的所有权属于劳动者本人。
  ②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既没有生产资料,又没有生活资料,他只能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来出卖才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
  (2)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是在不断的运动过程中谋求自身增值的货币。资本不是一般的商品价值,也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货币转化为资本是为了使货币资本带来剩余价值。这正是资本总公式(G—W—G’)中价值量发生变化的原因。 (3)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资本家为了进行生产经营,需要掌握一定量的货币,以便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但是,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作为资本的货币与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是有区别的。
  资本流通公式是:G(货币)——W(商品)——Gˊ(更多货币)。 从形式上看,资本总公式是同价值规律相矛盾的。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按照等价原则进行,因而交换的结果只会使价值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而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但资本总公式表明,货币资本在流通过程中发生了增殖。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要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在于说明剩余价值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它的来源是什么,也就是要阐明货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怎样转化为特殊资本的。
  在资本的总公式中,剩余价值表现为流通的结果。但是,剩余价值是不可能从流通领域中产生的。在商品流通中,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如果离开流通过程,即货币所有者把货币贮藏起来,不同其他商品所有者发生联系,价值和剩余价值既无从产生,也无法实现。由此可见,剩余价值不能产生于流通过程,但又离不开流通过程,它必须以流通过程为媒介。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根据这个条件来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就要分析价值增殖究竟是从哪里发生的。
  首先,价值增殖不会发生在G—W阶段的货币上,因为此时货币作为购买手段或支付手段只是实现商品的价格,其价值量没有增殖。
  其次,价值增殖也不可能发生在W—G/阶段上,此时商品的价值是既定的,不会因商品的出卖而发生增殖。
  最后,价值增殖必然发生在G—W阶段的商品上。货币所有者必须购买到某种特殊的商品,这种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能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比这种商品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并为资本家所雇佣,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总之,资本之所以会增值,是因为资本家在流通中购买到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其使用价值是当它发挥作用即劳动时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多的价值。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并为资本家所雇佣,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9-24 01:28 , Processed in 0.043853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