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理物理量表
测量感觉阈限的目的在于为心理物理函数标定起点,真正确定心理物理函数的走势还需要对阈上感觉进行测量,而对于阈上感觉的量化可以通过心理物理量表来表示。 比例量表
比例量表既有真正的零点,也有等距单位。
关键:如何将零感觉和量表的零点相对应,以获得绝对零点。 1、分段法
呈现一个固定的阈上刺激作为标准。让被试调整比较刺激,使它引起的感觉为标准刺激的一定比例,如2倍、3倍、1/2倍、1/3倍等。
每个实验只选定同一个比例进行比较,同一个标准刺激比较若干次后,再换另外几个标准刺激进行比较。
当把所有的标准刺激都比较完后,便可用与各标准刺激在感觉上成一定比例的相应的物理量值制成一个感觉比例量表。
Stevens Davis的听觉响度量表(1936)
①半分法,给被试一个响度的音作为标准刺激,让他调节另一个音直到他感觉到比标准刺激的音低一半,用这个方法以不同的强度音作为标准刺激,让被试调节另一个音直到他感觉到比标准刺激的音低一半。
②确定响度的单位(sone)
③1sone等于一个在绝对阈限以上40分贝的1000赫兹的音的强度。47分贝的响度是2sone,55分贝的响度为4sone。 2、数量估计法
主试呈现一个标准刺激,如一个重量,并赋予标准刺激一个主观值,例如为10。让被试以这个主观值为标准,将其他比较刺激的主观强度用数据表示。
计算出每个比较刺激估计的几何平均数或中数。以刺激值为横坐标,感觉值为纵坐标,即可制成感觉比例量表。
Baker Dudek的实验(1957)
①标准刺激:假定长度单位1。变异刺激:其他10种比标准刺激长的刺激.用幻灯片呈现,时间为30秒。
②每对刺激随机呈现20次,即要求被试回答20次。
③空间误差:10次标准刺激在变异刺激之上,10次标准刺激在变异刺激之下。 等距量表
等距量表要求一个固定的测量单位,单位之间是等距的关系,但没有绝对零点。
(假定顺序量表的通过率符合正态分布,顺序量表可以通过PZO转换,转换为等距量表。) 1、感觉等距法
是最直接的方法,通过将一个感觉分成主观上相等的距离来制作等距量表。 (1)二分法
呈现两个刺激:A和C,要求观察者选择第三个刺激B,使得A和B之间的距离等于B和C之间的距离。
A-B=B-C
八等分灰色光度心理物理量表 (2)平均差误法
例:四等分量表,200~6500Hz,音高
①同时解决方案
A B C D E
②渐进解决方案二分程序
1 A C E
2 A B C E
3 C D E 2、差别阈限法
用任何一种传统心理物理法测出感觉的绝对阈限。
以此为量表的起点,以绝对阈限为标准刺激,确定第一个差别阈限。
以绝对阈限加上第一个差别阈限的刺激强度为基准,再测量第二个差别阈限,并以此类推。
尽管每一个最小可觉差在物理上是不相等的,但是由于它们在心理感受上具有等距性,因而能够用来建立等距量表。 顺序量表
顺序量表既不等距,也无绝对零点,它只要求将事物按某一标准排出一个顺序。
要求:让数字的大小能够对应事物属性的等级,而不需要关心量表的单位是否一致。 1、等级排列法
把许多刺激同时呈现,让许多被试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刺激排成一个顺序.
把许多人对同一刺激评定的等级加以平均,这样,就能求出每一个刺激的各自平均等级.
把各刺激按平均等级排出顺序就是一列顺序量表。
例如:某广告公司要对10张广告的优劣做评比,请来了17位评判者,评判的方式是让被试将10张广告排成从美到丑的一个序列,通过众多被试的比较,就可以求出全体被试对同一广告评判等级的平均值,这个值就是广告的平均等级。各广告按平均等级排出的顺序就是一个顺序量表。 2、对偶比较法
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
一对一对地呈现,让被试依据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的哪一个上表现的更为突出。
依它们各自明显于其他刺激的百分比大小排列成序。
n:刺激的总数
配对个数:n(n-1)/2
如果有五种样品A、B、C、D、E,
则可配成5(5-1)/2=10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