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6|回复: 0

2015心理学考研:社会心理学知识点(9)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8 12:3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三章 社会认知
  第三节 印象整饰
  ◆ 社会印象的形成都是从知觉者的角度出发,然而社会认知中的被知觉者并不是被动的,他可以通过对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的选择来改变他人对自己的印象。这种有意控制他人对自己印象形成的过程――印象整饰(亦印象管理),它是一个人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于自己的印象。
  ◆为什么要进行印象管理:人有多种角色,在具体的社会情景中,要想被社会、被周围的人们所接纳,就必须按照社会的期望行事,这是社会适应的需要。
  一.印象整饰的涵义
  ◆戈夫曼的“戏剧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人们按照社会剧本(社会规范)的要求,扮演各自角色,且各自角色受对方制约。因此互动双方必须对自己的印象进行控制、管理,以使表演能顺利进行。
  二.印象整饰的正负两面性
  ◆ 印象整饰具有一定虚伪性和欺骗性,故古德尔纳将戈氏理论斥为“出卖灵魂的社会学。”
  ◆ 印象整饰本身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使用的目的。
  积极意义――可以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保持交往、互动的顺利进行;消极――逢迎
  正确进行印象管理的前提——正确理解社会情境、角色要求、理解自己的交往对象
  ◆ 印象管理策略——1) 逢迎——满足他人的(心理 / 精神)需要。最常用的自我表现技术,目的是使自己看起来值得喜欢。
  2)恫吓——给他人造成一个可怕的印象,使他人由于害怕而完全接受控制,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3)自我抬高——让别人觉得自己(在总的方面或某些特殊方面)有能力。
  4)显示——给他人以“完美”的印象,使他人感到自己的差距,或引起内疚。
  5)恳求——向人表白自己的弱点和对人的依赖,目的不是象显示那样赢得人的尊重,而是旨在引起他人的同情,进而得到他人的帮助。
  三、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
  ◆ 交往对象影响自我表现:在不同的对象面前,自我表现是不一的。
  ◆ 交往情境影响自我表现:高级场合自我控制加强,行为自然会更规范;四.印象整饰的控制与识别
  ◆ 控制——越刻意控制,就越不自然,会暴露真实自我;善于控制者如好演员,表演自然得体。
  ◆ 识别——具体的言谈举止好控制,非言语行为难控制,可从中识别。
  ◆ 水平差异可通过自我监控量表来测定。如自我表现的社会适合性、能否从环境中获取合适的自我表现信息、能否控制和矫正自我表现、处自我表现的一致性与变通性。
  希望大家能够用心去记忆上面的内容,把握好社会心理学的每一个章节重点要点,争取为心理学专业考研打好基础,赢得一个理想的分数,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6 06:09 , Processed in 0.062321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