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6|回复: 0

2015心理学考研:社会心理学知识点(8)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8 12:3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三章 社会认知
  第二节社会认知的基本过程——社会知觉、社会印象、社会判断
  一.社会知觉(第一步)
  1.知觉活动的主体与客体都处于变动中,因此社会知觉是双向的。
  2.婴儿早期对人的特定反应(微笑)有生物适应意义——有如动物的“印刻效应”,更是后天习得——即刺激反应行为(学习理论)。
  二.社会印象
  1、 影响印象形成的因素:
  ◆对人认知的第一印象:
  ◇ 刻板印象——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经验形成起来的,对某一事物较为固定的看法。如“南方人”、 “北方人”、“日本人”
  ◇常见的社会刻板印象——人们对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如商人就是唯利是图的、娱乐圈就是乌七八糟的。
  ◇ 晕轮效应——“一俊遮百丑”。外表充满魅力,其他无关特征,也会得到更好的评价。
  ◆信息的先后及性质对印象形成的影响
  1) 信息的先后顺序的影响
  ◇首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
  ◇近因效应——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阿希关于首因效应的实验
  表明:最初印象有着高度的稳定性,后继信息甚至不能使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社会知觉中既有首因(第一印象),又有近因。当同一对象的两种信息连续被感知到,首因起作用;如果是两种信息断续被感知,同近因起作用。
  ◇ 对首因效应的原因解释:
  “注意说”:注意的投入完全而充分,因而印象也更鲜明、强烈;对后继信息,人们的注意会游离,从而使后继信息的影响作用下降
  “习惯说”:人们习惯地按第一印象解释后继信息。
  ◇ 对近因效应原因的解释:
  新的信息对原有印象产生很大的“不一致”冲击;对陌生人,首因效应明显;对熟悉的人,易发生近因效应。
  2)信息的性质
  ◆社会特征
  社会角色——预言其言行,确定其行为意义及行为的适当性。
  ◆心理特征
  人们在交往中会根据对象的“人际关系”特征和“智力特征”来对人进行归类(Rosenberg,1968)。
  ◇在人际交往中具有积极定向意义的心理特征:
  人际关系特征:有帮助的,真诚的,宽容的,好交际的,幽默的;
  智力特征:科学的,果断的,灵巧的,聪慧的,有坚持性的;
  ◇在人际交往中具有消极定向意义的心理特征:
  人际关系特征:不幸的,自负的,易怒的,令人厌烦的,不合群的;
  智力特征:愚蠢的,浅薄的,犹豫的,不可靠的,笨拙的。
  3、个人好恶估价是对人印象形成的主要依据——影响印象形成的主观因素
  ◆ 觉察者的情绪状态
  ◆ 投射作用——由于自己的需要和情绪倾向,而将自己的特征投射到别人身上的现象。
  投射作用使人们把自己具有的东西看成是别人也具有的——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三、社会判断(略)
  信息收集、取样、选择与综合、判断
  希望大家能够用心去记忆上面的内容,把握好社会心理学的每一个章节重点要点,争取为心理学专业考研打好基础,赢得一个理想的分数,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26 06:40 , Processed in 0.073695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