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8|回复: 0

2016考研金融硕士:金融学简答题练笔(4)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28 12: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考研冲刺的阶段,对于金融硕士的复习要根据题型进行专项复习,一个一个题型的掌握住,将所有的知识系统化,知道哪些知识容易出成哪种题型,才会让自己的复习效果更进一步。下面是关于简答题常出的知识点练笔。
  试析通货膨胀的成因。
  答案:(1)直接原因:货币供给过多,无法与既定的商品和服务量相对应,必然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2)深层次的原因:
  ①需求拉上,即总供求处于供不应求时过多的需求拉动价格水平上涨。从实际因素考虑主要在于投资需求增长过快,从货币因素考虑主要在于货币需求减少或不变时货币供给过多;
  ②成本推动,即从供给或成本方面分析,归结为一是工会力量对工资的提高要求推进通货膨胀;二是为追求利润制定的垄断价格推进通货膨胀;
  ③供求混合推动,即通涨形成的原因来自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拉中有推、推中有拉”;
  ④结构性原因,即从经济结构、部门结构来分析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试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有关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的若干观点。
  答案:(1)中国的需求拉上说。一种观点归因于财政赤字过大,特别是基本建设投资过大;另一种认为是信用膨胀所导致;
  (2)中国的成本推动说。一种观点强调工资因素;另一种强调考虑原材料涨价所造成的成本超支;
  (3)结构说。认为在供求平衡的前提下,某些关键产品的供求失衡会引发通货膨胀,其中初级产品的短线制约是主要促成因素;
  (4)体制说。从体制角度说明需求过度,实际是剖析需求拉上产生的原因;
  (5)摩擦说。从体制的另一个角度说明,因为存在计划者与劳动者之间不同需要的摩擦,以及体制转换过程中的摩擦所带来的需求膨胀;
  (6)混合类型说。认为中国的通货膨胀不是单纯的某一原因形成的,而是由包括体制性因素、政策性因素和一般性因素混合形成。
  众多假说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其中一些分析有的现在乃至今后仍然客观存在,有的已发生一些变化,有的则随前提条件的改变而仅属于过去,但它们在不同角度的论证为揭示中国复杂的通货膨胀机理做出了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2-4 03:03 , Processed in 0.070870 second(s), 8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