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考研冲刺的阶段,对于金融硕士的复习要根据题型进行专项复习,一个一个题型的掌握住,将所有的知识系统化,知道哪些知识容易出成哪种题型,才会让自己的复习效果更进一步。下面是关于简答题常出的知识点练笔。
如何理解不同体制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你认为现阶段我国中央银行应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答案:(1)中央银行的概念;
(2)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银行实行直接调控,说明中央银行的地位、以及可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如信贷规模、利率管制、直接干预等;
(3)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央银行实行间接调控,说明中央银行的地位,以及可用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政策,并分析间接调控下这些工具所具备的优缺点;
(4)我国现阶段已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中央银行应大力推进货币政策工具由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转化。指出我国应重点使用公开市场政策和再贴现政策,并通过改革逐步完善这两大政策所需的经济金融条件,从而保证其作用的有效发挥。
试述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原则、内容与方法。
答案:
(1)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含义及意义。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意义是防范金融风险,维持一个稳定、健全而有效率的金融体系。监管必须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①金融体系的经营安全性目标;
②公平竞争目标;
③政策的协调一致目标。
(2)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原则:
① 依法管理原则;
② 合理、适度竞争原则;
③ 自我约束与外部强制相结合原则;
④安全稳健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原则。
(3)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预防性管理。据《巴塞尔协议》和《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对金融业尤其是商业银行实施全方位的监管如资本充足性、资产状况、经营管理、盈利水平和流动性等方面。第二,存款保险制度;第三,紧急救援,发挥“最后贷款人”的职能。
(4)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方法。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进行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
试述影响我国货币需求的因素。
1、收入。收入与货币需求总量呈同方向变化。
2、价格。价格和货币需求,尤其是交易性货币需求之间,是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3、利率。利率变动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反方向的。
4、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总需求是反向变动的关系,并且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二者之间的变化存在固定的比率关系。
5、金融资产的收益率。
6、企业与个人对利润与价格的预期。企业对利润的预期同货币需求呈同方向变化,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同货币需求呈反方向变动。
7、财政收支状况。当财政收大于支且有结余时,货币需求减少;当财政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赤字时,则表现为对货币需求的增加。
8、其他因素:
(1)信用的发展状况。若信用关系不发达,信用形式单一,则对现实的货币需求就大。
(2)金融机构技术手段的先进程度和服务质量的优劣。先进的技术手段和高质量的服务往往能提高货币流通速度,减少现实的货币需求;反之,则增加货币需求。
(3)国家的政治形势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此外,一国的民族特性、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也对货币需求有一定的影响。
结合我国实际论述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一)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定义
(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
(三)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可能效果
(四)我国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1、存款准备率。我国的存款准备率一直存在偏高的问题。虽然1998年以来两度下调,即从13%调至6%,但仍然偏高,还存在下调空间;
2、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在我国一直未能发挥应有的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商业信用不发达。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商业信用,加快商业信用票据化的进程,并进一步简化再贴现的票据及机构限制;
3、公开市场业务。我国公开市场业务工具的效果并不理想,根源集中在两点:一是公开市场业务的对象规模有限;其次是中央银行用以展开公开市场业务的有价证券的品种非常匮乏。因此,增加证券尤其是政府证券的品种、增加中央银行及商业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规模,是完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重要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