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7-27 13:4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答案
一、问题求解
1.答案是:D。分析a=由于所以即有a
2.答案是:B。分析素数中最小的一个是2,由于29=512,210=1024,而1024>1000,所以小于1000的正整数的长度最大可能是9。
3.答案是:A。分析球心为四面体的中心,过球心和一条侧棱作截面,如图所示,设球半径OA=r,正四面体底面外接圆半径BO1=AO1=又直角三角形AFO相似直角三角形AO1B,从而r=,表面积为3π。
4.答案是:C分析设办公室的间数为x,则员工人数为2x+10,且4(x-1)
5.答案是:C。分析设这个容器的重量为x克,B液体的重量是y克,根据题意有解得x=700
6.答案是D。分析设甲车行车速度为x千米/小时,乙车1小时比甲车慢12千米,乙车速度为(x-12)千米/小时,从A地到B地,甲车需96/x小时,乙车需96/(x-12)小时,因此解得x=48。
7.答案是:A。分析设劳动竞赛前每人1天做x个零件,依题意有解得158(x+10)
8.答案是:C。分析从1,3,5,7中一次取出两个不同的数作直线y=kx+b中的k,b,若调换两个数字得到的是另一条直线,因而这是与顺序有关的排列问题,共可作4P2=4×3=12(条)不同的直线。
9.答案是:D。分析3个空格相连的放法有C=6种,总的放法有C=56种,故3个空格相连的概率为=。
10.答案是:E。分析方程可化为|x|2-2007|x|-2008=0,令|x|=t,于是有T2-2007t-2008=0即(t+1)(t-2008)=0,从而t=-1(舍去),t=2008所以|x|=2008,得x=±2008。由此可得方程|x|2-2007|x|=2008的根为x=±2008,故其和为0。
11.答案是:C。分析f(x)=(m+1)x2-(m-1)x+3(m-1)
12.答案是:B。分析由题知道a100=a99+2×99=a98+2×99=a97+2×97+2×98+2×99=a1+2×1+2×2…+2×99=2+2(1+2+3+…+99)=2+2=9902
13.答案是:B。
14.答案是:B。分析因为BAF≌DEF,所以有BF=DF.设AF=x,则BF==DF=8-x于是=8-x解之得x=3因此SBAF=AB×AF=×4×3=6而SABD=AB×AD=×4×8=16于是S阴影=SABD-SABF=16-6=10
15.答案是:C。分析圆心(3,3)到直线3x+4y-11=0的距离为d==2由于圆的半径为3,所以圆(x-3)2+(y-3)2=9上到直线3x+4y-11=0的距离等于1的点有3个。二、条件充分性判断
16.答案是:A。分析由条件(1),取x=-1,则有a0+a1+a2+…+a11=[(-1)2+1][2×(-1)+1]9=-2,即条件(1)是充分的。由条件(2),a0+a1+…+a11=(-1)+1(-1)+1+…+1=0,因此条件(2)不充分。
17.答案是:D。分析当a,b同号时,则一定有成立,从而条件(1)和条件(2)都是充分的。
18.答案是:D。分析以1股计算即可,二日后1股的市值为a×(1+0.15)=1.15a,第三日回调后为1.15a(1-0.05)=0.95×1.15a题干要求
19.答案是:B。分析原式可化为(3-m)x2+(2-m)x+(2-m)>0等价于整理得即m
20.答案是:A。同时成立,即可解得m>2。
21.答案是:C。分析条件(1)和条件(2)单独都不充分,联合条件(1)及条件(2),可得等差数列首项a1=2,公差d=2,从而S50=
22.答案是:B。分析设AK=(K=1,2,3)表示第K辆车在一年内发生此种事故,该单位一年内获赔的概率是
23.答案是:A。分析这是一个n=4的独立重复试验,设:A每次试验中正面朝上,P(A)=P,则正面朝上三次的概率为
24.答案是:D。分析如图所示A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设CD=a,则AC=,因此AB:CD=:a=:1,与圆的半径无关,因此条件(1)和条件(2)都是充分的。
25.答案是:B。分析圆心到ax2+by+c=0的距离d=有勾股定理知半弦长=由条件(1),半弦长=,从而弦长,即条件(1)不充分。由条件(2),半弦长=,从而弦长为,因此条件(2)充分。三、逻辑推理
26.E。因果联系的传递性。
27.E。其本人不提及,不是另外有原因。
28.C。因为法国龙蒿没有种子。
29.A。将各条件写好后,进行推理,否定结果则否定充分条件。
30.E。不自信的人的情况与自信的人相反。
31.E。E选项不能解释“非自花授粉”比“自花授粉”多。
32.D。需要同一个体前后不变而不是不同个体彼此相同。
33.B。说明5元的成本不足以减少人们开车的行为。
34.A。带入前提后,将得到“老赵与小赵住一问”。35.D。要建立柔软体操和良好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
36.D。钱、李矛盾,所以另外两人判断假。所以乙是第二名,丙是第三名,丁不是第一。
37.A。人口增加是无关的。
38.B。其他行业的不稳定解释不了数字上的差别。
39.C。被告有权利,并且保护其权利是公平的必要条件。
40.B。开支一方面节省,另一方面增加。
41.D。这说明不实行自动化也要交税。
42.E。题干在说明减税政策不能刺激投资。
43.B。将第二句话带人,则可以推理出结论,所以必须的假设只有第二句话。
44.D。10个人都写信,同时通信情况是13种,不对称,所以(1)、(3)真。
45.A。这是没有从公司利益出发的情况。
46.B。简单与复杂说明了先进与否。
47.B。两个是必要条件,有结果一定有必要条件。
48.C。不能证明是原因不等于证明了不是原因。
49.A。总人数中的吸烟者比例与肺癌患者中吸烟者比例接近,从而否定吸烟与患病的因果联系。
50.A。能被刚玉刻痕的一定不是钻石。
51.A。这说明了没有适应机制的血压就不高。D是削弱。
52.B。表面具有相关性的两件事情没有因果关系,它们都是由第三个现象引起的。
53.D。美国禁止了,但没有改变日本和欧洲的情况。除了氯化碳的原因,还有其他原因使臭氧变化。
54.B。以一个具体事例来说明应当普遍禁止某件事情。
55.A。是由于不多见而未重视。由于题干中直接说明“可能不知道”,所以不能选C,“屡有发生”不符合题意。
四、写作
56.论证有效性分析
(1)根据分析评论的内容给分,占15分。
(2)按文章结构与语言表达,分四类卷给分。
一类卷12~15分:论证或反驳有力,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精简流畅。
二类卷8~11分:结构尚完整,条理比较清楚,语句较通顺,有少量语病。
三类卷4~7分: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连贯,有较多语病,分析评论缺乏说服力。
四类卷0~3分:明显偏离题意,内容空洞,条理不清,语句严重不通。
(3)不符合字数要求,或出现错别字,酌情扣分。书写清楚整洁,酌情加1~2分;但总分不得超过30分。
“青蛙试验"的质疑上述材料作者试图用“青蛙试验”的故事论证企业经营之道,认为:“一个好的企业就必须有勇气打破和抛弃一切原有的习惯和模式,并自觉地把自己投入到危险的市场环境之中去。”该论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青蛙后来的死亡或许和前面的烫伤有关系。因为时间前后只差了半个小时,而且试验用的是同一只青蛙,所以,如果这只青蛙在第一次试验的过程中就受伤了,那么.这种伤势很可能就会在第二次试验的时候显示出来。这样在第二次试验中,这只青蛙所以没有跳出去.就很可能不是因为它开始的时候不想跳,而是因为开始的时候就没有力气跳。如果实际情况是这样,那么。我们就无法必然地得出结论说,是舒适的环境让它葬身于锅底。第二,让青蛙死亡的原因并不是舒适的环境,而是舒适环境下面险恶的“加热器”,题干作者混淆了。舒适的环境"和“看似舒适、实际上却隐藏着危险的环境”这样两个有着本质区别的概念。这种试验环境对青蛙而言,完全是陌生的。同样,企业也不是生活在试验环境之中,而是生活在经营环境之中的。这种环境对于企业来说基本上是熟悉的。所以,企业即使在舒适的自然环境中也是可以预知未来是否隐藏着危险的。而青蛙在这个试验环境中,就不可能预知未来的危险,因为这种环境对它来说是从来没有经历过的非自然环境。第三,青蛙试验本身并不能完全让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越是危险的市场环境,越是能激发企业的警觉和生命力,所以企业实际上也就越是安全”。因为很可能在开始的时候这种危险的程度再增加一些,那么,青蛙可能只要一接触到这锅油,就被烫熟了。如果实际情况是这样,那么,我们就不能得出结论说,越是危险,就越是安全;相反,我们倒可以得出结论说,危险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危险就纯粹是危险,而不是安全了。这个结论在日常生活中是不乏实例的。第四,人和青蛙不同,青蛙没有理性的分析和判断的能力,而人是具有这种能力的。所以,在舒适的环境中,如果人能保持自己的理性,那么,就能预知到未来的潜在的危险,这样,安全的环境就不一定是危险的了。这就是人们说的“防患于未然”。如果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那么,舒适的环境就不一定成为危险的环境了。最后,习惯并不一定就意味着警觉的丧失。习惯有很多种,并不是所有的习惯都等同于麻木。有一种习惯,这就是警觉的习惯。所以,题干所说的“一个企业,一旦陷入某种习惯和模式之中,就会缺乏对环境的敏感度”,就未免显得有些偏颇。我们不能因为环境的时刻改变就否定环境的稳定性。既然环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并且环境的变化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所以,好的习惯仍然是有用武之地的,或者,我们至少不能说所有的习惯都是没有用处,甚至是有害的。不遵循任何习惯和模式,不按照任何规律办事,这样的企业只能是没头苍蝇.在现实世界中,成功的概率是非常低的。“自觉地把自己投入到危险的市场环境之中去”的企业同样很可能不过是有勇无谋的莽汉,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自寻死路。综上所述,材料未能将“青蛙试验”的本身论述清楚,更不能以之推论企业经营之道,整体材料有失偏颇,对企业经营未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57.论说文
(1)按照内容、结构、语言三项综合评分。
一类卷30~35分:立意深刻,中心突出,结构完整,行文流畅。
二类卷24~29分:中心明确,结构较完整,层次较清楚,语句通顺。
三类卷18~23分: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尚完整.语句较通顺,有少量的语病。
四类卷11~17分:中心不太明确,结构不够完整,语句不够通顺,有较多语病。
五类卷10分以下:偏离题意,结构残缺,层次混乱,语句严重不通。
(2)漏拟题目扣2分。每三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2分为止。
(3)卷面整洁清楚,标点正确,酌情加l~2分,但总分不得超过35分。
“黑熊失利”与企业的绩效考评都以养蜂为生的黑熊和棕熊,相约竞技,一年过去了.两只熊查看比赛结果,黑熊的蜂蜜不及棕熊的一半。上述材料实际讲述了一个企业经营中绩效考核的道理。绩效考核,应当有明确的目标。黑熊“从不告诉蜜蜂们它是在与棕熊比赛”,而棕熊直接告诉蜜蜂:它在和黑熊比赛看谁产的蜜多。明确的目标可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同时为落实和协调组织活动提供保证。目标还可以明确组织成员行动的方向和方式,又为检查与控制组织活动奠定基础。绩效考棱,应当以建立团队为目的。黑熊本来是为了让蜜蜂搜集更多的信息才让它们竞争,由于奖励范围太小,为搜集更多信息的竞争变成了相互封锁信息。蜜蜂之间竞争的压力太大,一只蜜蜂即使获得了很有价值的信息,比如某个地方有一片巨大的槐树林,它也不愿将此信息与其他蜜蜂分享。而棕熊的蜜蜂则不一样,因为它不限于奖励一只蜜蜂,为了采集到更多的花蜜,蜜蜂相互合作,嗅觉灵敏、飞得快的蜜蜂负责打探哪儿的花最多最好,然后回来告诉力气大的蜜蜂一齐到那儿去采集花蜜,剩下的蜜蜂负责贮存采集回的花蜜,将其酿成蜂蜜。虽然采集花蜜多的能得到最多的奖励,但其他蜜蜂也能捞到部分好处,因此蜜蜂之间远没有到人人自危相互拆台的地步。绩效考核,应当将手段和目标有效结合。黑熊的评估体系很精确,但它评估的绩效与最终的绩效并不直接相关。黑熊的蜜蜂为尽可能提高访问量,都不采太多的花蜜,因为采的花蜜越多,飞起来就越慢,每天的访问量就越少。而棕熊直接将考核的目标和考核的手段有效地结合起来。激励是手段,员工之间竞争固然必要,但相比之下,激发起所有员工的团队精神尤显突出。绩效评估是专注于活动,还是专注于最终成果,管理者须细细思量。“黑熊失利"的故事告诉我们:由于乐队指挥者的指挥才能不同,乐队也会作出不同的反响:或者演奏得杂乱无章,或者表现出激情与才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