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28|回复: 0

博仁教育全国版347模拟题(五)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33万

帖子

10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07237
发表于 2016-7-6 12:0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名词解释(5题)
[ol]
  • 去个体化
  • 基本归隐偏差
  • 社会传染
  • 角色偏差
  • 系统脱敏
    [/ol]
    二、简答题(3题)
    1、简述人本疗法的人性观和咨询目标。
    2、请简述情绪的功能都有哪些?
    3.简述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三、论述题(2题)
    [ol]
  • 什么是从众?请解释人们从众的原因,并举例说明。
  • 请阐述评价科尔伯格的道德推理阶段理论。
    [/ol]

    博仁教育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5题)
    1、去个体化:它是指群体中的个体有时候会失去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使自身自我控制系统的作用减弱甚至丧失,从而做出平时不敢做的反社会行为。
    2、基本归因偏差:人们经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他们所处情境的重要性。
    3、社会传染:个体通过语言、文字、表情、动作和其他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或     行为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社会感染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影响方式。它由感染者、被感染者和感染信息构成。
    4、角色偏差:角色偏差是指一个人行为和心理准备长时间偏离社会期望,形成与自己社会身份不相适应的行为和心态结构。
    5、系统脱敏: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
    二、简答题(3题)
    1、简述人本疗法的人性观和咨询目标。
    答:(1)人本疗法的基本假设是人性本善,人是完全可以信任的,且人具有自我实现和成长的能力,有很大的潜能理解自己的问题,而无须咨询师进行直接干预,如果处在一个特别的咨询关系中,人能够通过自我引导而成长,罗杰斯认为咨询师的态度和个性以及咨询关系的质量是首要的,咨询师的理论和技能是次要的,相信来访者有自我治愈的能力。
    (2)人性观:人性最内里的核心,人格的最深层面,其“动物本性”的层面,在本性上是积极的——从根本上说是社会性的,是向前运动的,是理性的,是现实的。如果给来访者提供一种最佳的心理环境或心理氛围,他们就会动员自身的大量资源去进行自我理解,改变他们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看法,产生自我指导行为,并最终达到心理健康的水平。
    (3)咨询目标:使来访者对他的有机体的经验更加开放;养成对有机体这个敏于生活的工具的信赖感;接受存在于个人内部的评价源;在生活中不断学习,主动参与到一个流动的、前进的过程中去,并从中不断地发现自己的经验之流中新的自我的生成与变化。
    2、请简述情绪的功能都有哪些?
    答:情绪(emotion)主要是指感情的过程,是个体需要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即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它有明显的情境性与易变性,只要引起情绪的情境发生变化,情绪也会很快改变。情绪具有激动性,它会伴随明显的生理变化。情绪的主要功能有:
    (1)适应功能: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手段。人们通过各种情绪,情感,了解自身或他人的处境与状况,适应社会的需要,求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例如:动物遇到危险时的呼救,就是动物求生的一种手段。
    (2)动机功能:情绪和情感构成一个基本的动机系统,它可以驱动有机体从事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和焦虑能促使人积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3)组织功能:情绪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的发生发展过程。它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
    例如:当人们处于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时,易注意事物美好的一面。
    (4)信号功能:情绪与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
    3.简述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横断研究、纵向研究、聚合交叉研究与双生子研究。
       (1)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刻观测并比较某一或几个年龄阶段的个体,从与年龄或生理成熟度有关的心理及行为特征中概括出变化和差异的规律。
    其优点:①可同时研究较大样本;②可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大量数据资料;③省钱省时省力;
    其缺点是:①缺乏系统连续性;②难以确定因果关系;③取样程序较为复杂。
       (2)纵向研究是对同一个体或年龄组在较长时间内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连续观察和研究,因而也叫追踪研究。纵向研究的时间长短根据研究内容而定,短则几天,长则数年。纵向研究的范围可以是儿童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特点,或某几方面的综合发展特点。
    其优点:可系统详尽地了解发展的连续过程及显著的阶段特征。
    其缺点:①被试随时间流逝;②反复测量引起被试情绪;③研究期长,研究过程中变量增多,有些变量不易控制;④人力物力有时也花费较大。
       (3)聚合交叉研究是在纵向研究图式中分段进行横断研究。这样既克服了纵向研究的缺点,又保持了横断研究的优点,既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总体情况,又从发展的角度了解样本中个体随年龄增长出现的各种变化以及社会历史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4)双生子研究是利用双生子为样本,通过特征的差异来研究遗传与环境对个体心理和生理特征发展的影响或作用。双生子研究多用于智力、人格的研究。双生子研究的优点是:①同卵双生子具有相同的基因,他们之间的任何差异都可以归纳为环境因素的作用。②异卵双生子基因不同,但在环境上有许多相似性,因此也提供了环境控制的可能性。其缺点:①只孤立地考虑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为考虑到两者动态的交互作用。②难以绝对控制环境因素。③取样不广泛,样本库小。
    三、论述题(2题)
    1、什么是从众?请解释人们从众的原因,并举例说明。
    答:从众是指群体成员在真实的或现象的群体压力下其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及其伴随的行为方式。这个定义的实质是群体压力使得个体改变其行为,并以某种方式来行动,这种行为方式在没有群体压力时,个体是不会这样做的。群体的压力可能是明确的,也可能是含糊的,也就是在定义中所说的“真实的”或“想象的”。明确的压力是指,如果个体不从众,群体会采取威胁或惩罚等进一步的行为;含糊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指的是,个体认为如果他不从众的话,群体可能会惩罚他,即使群体实际上并没有威胁或惩罚他。
    从众的原因:
    行为参照。在许多情境中,人们由于缺乏进行适当行为的知识,必须从其他途径来获得行为引导。根据社会比较理论,在情境不确定的时候,其他人的行为最具有参照价值。而从众所指向的是多数人的行为,自然就成了最可靠的参照系统。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在遇到不明确情境时,对于多数人的行为会尤为信任。在不了解更多信息的情况下,我们也会更愿意到人多的商店购物,到人多的地点去旅行。在常识上,人们会自然地假定,那么多人的出现自有他们的理由,而在这些理由中,自己行为的合理性也包括在其中的可能性,要远大于人数较少的时候。例如不法商人雇佣“托儿”来进行不正当促销所以能奏效,正是利用了人们的这种从众心理。
    对偏离的恐惧。对于群体一般状况的偏离,会面临群体的强大压力乃至严厉制裁。研究证明,任何群体都有维持群体一致性的显著倾向和执行机制。对于同群体保持一致的成员,群体的反应是喜欢、接受和优待,对于偏离者,群体则倾向于厌恶、拒绝和制裁。因此,任何人对于群体的偏离都有很大冒险。
    群体的凝聚力。群体的凝聚力指群体对其成员的总吸引力水平。高凝聚力群体的成员,对自己所属群体有强烈的认同感。他们与群体有密切的情感联系,有对群体作出贡献和履行义务的要求。
    从众的影响因素:个体的特点
    个体的处境。当个体期望将来还需要与该群体交往,与个体认为将来不会再与该群体交往相比,前者更会从众。当个人认为该群体对他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与个体认为该群体对他没有什么吸引力相比,前者更会从众。个体在群体中所处地位相对较低,与个体在群体中处于较高地位相比,前者更会从众。另外,权威人士的行为有较大的影响力。并且,当个体感觉到群体对他没有完接受时更会从众。这类个体主要是从众于群体的规范性压力,因为他们主要关心的是群体是否能接纳他们,而不是为了从群体那里得到信息。(二)个体的能力。如果一个人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他就不大可能去从众。(三)性别差异。女性比男性更容易产生从众行为,不同性别的从众行为在各个国家略有不同,但基本一致,女性比男性更易从众。(四)文化差异。个体的文化背景会影响从众行为。一些跨文化研究发现,某些民族比其他民族更易产生从众行为。
    从众的影响因素:一,群体的特点(一)群体的规模。群体规模越大,从众的程度也越大。(二)群体的一致性。一般情况下,群体一致性水平越高,群体的凝聚力越大,从众的压力也越大,人们的从众行为就越有可能发生。二、任务的特点。当任务是困难的或者是模糊的时候,被试就把群体作为信息的来源;当任务比较容易或者清楚时,较容易或者清楚时,在从众中,群体的规范性压力应起着主要作用,因为此时,被试不再需要答案是否正确的信息。于是,可以看到,任务的性质不仅决定了从众程度,而且也影响了个体将要对之反应的群体压力的形式。其次,当任务要求个体在听到其他群体成员反应之前,私下记录自己最初的反应时,从众减弱了。再次。当问题涉及说出对图画的个人偏爱,与任务是要在观点中找到一个正确答案相比,前一种情况下,被试表现出较少;少的从众。
    2、请阐述评价科尔伯格的道德推理阶段理论。
    答:科尔伯格采用开放式两难故事法进行研究,将道德划分为三个水平,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每个水平划分为两个阶段。这六个阶段依照次序进展,不能超越,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最高水平。
    (1)前习俗水平(0~9岁)
    处在这一水平的儿童,其道德观点是纯外在的,他们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标准。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这一水平包含两个阶段:
    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个体还缺乏是非善恶观念,只是因为恐惧惩罚而逃避它,因而服从规范。认为免受惩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受批评的事都是坏的。
    功利主义的定向阶段。这一阶段个体认为行为好坏是按照行为的后果带来的赏罚而定的。得赏者为是,受罚者为非,或者是对自己有利就是好,对自己不利就是不好。没有主观的是非标准。
    (2)习俗水平(9~15岁)
    处于这一水平的儿童,能够着眼于社会的希望与要求。并以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已经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规范已被内化,按规则行为被认为是正确的,此水平也包括两个阶段。
    人际协调的定向阶段。这一阶段也称为“好孩子”定向阶段,个体按照人们所称的“好孩子”要求去做,以得到别人的赞许。
    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个体服从团体规范。要尊重法律权威,这时判断是非已有了法律标准。
    (3)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
    该水平又称原则水平,达到这一道德水平的人,其道德判断已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有了更普遍的认识,想到的是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并将此内化为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
    社会契约定向。这一阶段个体有强烈的责任心与正义感。尊重法制,但相信它是人为的,不适应社会时应适应。
    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个体有个人的人生哲学,对是非善恶有其独立的价值标准。对事情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受现实规范的制约。
    评价:其在道德判断发展上的系统研究,为后人在儿童道德发展领域的研究开辟了一条道路。但是,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对到的评分的标准及道德阶段的推移,都需要进一步的系统研究。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新都网

    GMT+8, 2025-1-3 07:32 , Processed in 0.073407 second(s), 7 queries , Win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