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全国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试题(理科)C
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15分)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31、对于右图,甲说,这是一只鸟;乙说,这是一只兔。这表明,人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
(本题分值:5分)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2)上述认识差异表明,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是主体获取、加工、处理客体信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等因素影响着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重构,从而造成不同的认识结果。
(3)但是,不同主体认识结果的差异有其客观的根源,归根到底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因此,人的认识结果受主体的影响,但不是由主体决定的。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的本质,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此题命题的形式独具特色,这种命题方式在考研命题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它似乎增加了难度,而实际上并不很难。此题如果仅仅要求说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这一观点的话,应该说没有难点。但是题中说的是“人的认识结果”,回答认识结果由什么决定,必须要说明认识过程。而要根据题中甲、乙两人对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认识说明认识过程,就又必须说明主体在获取、加工、处理客体信息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从而会造成对同一客体产生不同的认识结果。因此,人的认识结果受主体的影响,但不是由主体所决定。如此逻辑、完整地回答此题,对于理工科的考生而言,是有难度的。考生在复习时,不要只停留在对原理表层的把握,而要将所包含的深层内容及逻辑关系揭示出来。
32、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绝大多数来自农民,因而它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本题分值:5分)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决定党的性质的主要是它的理论和纲领。民主革命时期,农民党员占绝大多数,大量非无产阶级思想侵入党内,给党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带来严峻的挑战。但是,党的理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入党,指导他们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因而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江泽民“七一”讲话关于判断一个政党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根本标准。解答本题,首先是指明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是由党的成员来源所决定的,而是由党的理论和纲领决定的。其次,要懂得党的成员的非无产阶级成分、虽然不决定党的性质但也确实给保持党的先进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最后,指出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思想建设是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关键所在。
本题是“毛概”与“时政”两者有机结合出的一道辨析题,需要提示的是该题的答案可以“多选第29题”得到一些启示。
3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可以不受道德规范。
(本题分值:5分)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经济活动要有法律来保障。但是法律无法解决经济活动中的一切问题,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还需要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遵循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同时,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也是以一定的道德标准为基础的。所以,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也要受道德规范。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邓小平理论概论有关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相互关系的试题。
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表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必须结合起来,在以“依法治国”为主的前提下,必须辅以“以德治国”。不与道德结合的法律是不完全的,不与法律结合的道德又是软弱无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人们的经济活动要受法律的约束和保障。但是法律不能解决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所有问题,人们还需要通过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比如诚实、守信等,来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同时,有关法律的制定与实施也是以一定的道德规范为前提的。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除受法律的约束外,也要接受道德的规范。在回答本题时,考生要找出答题的切入点,并进行逻辑分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