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全国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试题(理科)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选择下列答案中正确的一个或几个,多选少选错选均不给分16、孙中山先生指出,人的认识过程是“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行其所不知以致其所知”、“因其已知而更进于行”。这一思想表明了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A、C、D
【点评】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行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容。孙中山先生的知行观是以“知难行易”而不是以“行难知易”的面目出观的,是主张“先行后知”而不是“知行合一”,孙中山先生的知行学说是朴素唯物主义的。题目中的B、E为干扰项,正确选项是A、C、D。
A.知行不可分割
B.知行合一
C.知行相互促进
D.行先知后
E.行难知易
17、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D、E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内容。以谚语形式让考生去说明运用了何种原理,是近几年常考的一种题型,务必加以重视,这就要求考生不但要具有深厚的政治理论修养,而且要具有比较好的古汉语的认知水平。经过分析可知,D、E为正确选项,A、B、C是干扰项。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
E.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18、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A、B、C、D、E
【点评】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内容。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既相区别,又是辩证统一的。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第一,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的全面、自由、充分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社会实践的发展。第二,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生产力及其在此基础上所创造的社会物质条件和社会精神环境。第三,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关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这是因为:第一,社会是由人和人的历史活动构成的,人是社会和社会实践的主体,社会实践的发展依赖于人的发展。第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的创造性活动和“实践能力”的突出表现。第三,人们在生产活动和交往活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创造越来越丰富的社会关系。有现代化的人,才有现代化的社会。第四,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人的发展,不断满足人的发展需要。所以,A、B、C、D、E均为正确答案。
A.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内容
B.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C.是社会发展的目的
D.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
E.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
19、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分析的意义在于揭示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B、C、D、E
【点评】本题考核知识点是再生产既是产品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从再生产过程看,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全部资本都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工人的个人消费不过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可见,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不仅是产品(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是产品(物质资本)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所以,正确选项是B、C、D、E。选项A是干扰项。
A.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资本运动所采取的形式
B.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C.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全部资本都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
D.工人的个人消费不过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
E.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20、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A、B、D、E
【点评】本题与2002年文科卷第21题同,详细解析见文科卷第21题。
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C.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D.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E.是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21、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A、C、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平均利润率”的内容。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不同,各部门利润率不同,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围绕争夺有利投资场所而展开竞争,竞争的方式是资本转移,即把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移到高的部门,资本转移会引起各部门生产规模的变化,进而引起产品供求关系以及产品价格相应变化,使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趋于一致,形成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资本总额的比率,它是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一定量的资本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是平均利润;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所以,A、C、D为正确选项,B、E为不正确。
A.价值便转化为生产价格
B.全社会的平均利润总额与剩余价值总额不相等
C.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高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
D.有些部门获得的利润低于本部门生产的剩余价值
E.生产价格的变动不再以价值的变动为基础
22、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几个基本问题是,认为正确地理解了这些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这些基本问题是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B、C、E
【点评】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发刊词》的内容,是毛泽东思想概论的相关知识点。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发刊词》中指出: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三大法宝。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是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基本问题。正确地理解和处理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毛泽东还明确地说明了三者的相互关系是: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A.革命转变问题
B.统一战线问题
C.武装斗争问题
D.国家政权问题
E.党的建设问题
23、在中共八大上,陈云提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设想,其主要点包括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B、C、E
【点评】本题考核知识点是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是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内容。陈云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的时候,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所有制结构,经济运行的调节机制以及市场等问题作了积极的探讨。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陈云在中共八大的发言中指出: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以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以国家计划为主体,以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作为补充;在市场方面,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一定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因此,选项B、C、E正确,A、D为错误选项。
A.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私营经济为补充
B.以国家与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体经营为补充
C.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自由生产为补充
D.以国家统购统销为主体,以个体经销代销为补充
E.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自由市场为补充
2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表现为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A、B、C、D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是邓小平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居于重要的战略地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这几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构成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精神文明建设在其中居于重要地位。因此,A、B、C、D为正确选项,E项明显错误。
A.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B.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C.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D.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E.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2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A、C、D、E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理论概论的内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适应了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而不是决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根据,所以,A、C、D、E为正确选项,B为错误选项。
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C.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
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E.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
26、非公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非公有经济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C、D、E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非公有制经济,是邓小平理论概论和形势与政策相结合的题目。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最根本的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低水平、多层次、不平衡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同时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缓解我国现代建设中的各种矛盾的需要。因此,C、D、E是正确选项,A、B为错误选项。
A.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B.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C.与公有经济可以共存
D.与公有经济共同推动生产力发展
E.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7、当前,调整经济结构的内容包括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A、B、C、D、E
【点评】本题考查形势与政策有关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的内容。200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此次会议上根据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所作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今后五年要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特别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关键。要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因此,本题选项都正确。
A.加强农业基础
B.优化工业内部结构
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D.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E.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
28、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六国元首共同签署“上海公约”,决定为维护本地区的安全与稳定,联合打击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A、C、E
【点评】本题与2002年文科卷第28题相同,详细解析见文科卷第28题。
A.恐怖主义
B.单边主义
C.分裂主义
D.地区霸权主义
E.极端主义
29、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党的理论和纲领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A、C、D
【点评】本题与2002年文科卷第29题相同,详细解析见文科卷第29题。
A.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
B.是不是规定党员队伍主要由工人组成
C.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D.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E.是不是规定有健全的组织制度和严格的纪律
30、2001年10月在中国上海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通过的《领导人宣言》指出,亚太经合组织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
(本题分值:2分)
【正确答案】
A、B、C、D、E
【点评】本题与2002年文科卷第30题相同,详细解析见文科卷第30题。
A.自主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B.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结合的原则
C.“开放的地区主义”的原则
D.灵活性与全面性相结合的原则
E.循序渐进的原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