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全国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试题(文科)D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要求论述紧扣题意,合乎逻辑。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34、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他的科学研究体会时说:“20世纪7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是由3种夸克组成的。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3种夸克?为了寻找新夸克,我决定建造一个高灵敏度的探测器。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3种夸克,因为3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所以这个实验被费米国家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认为是不可能的。1972年到1974年间,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夸克。这就表示,以前说只有3种夸克的观念是错的,有第四种夸克。有了第四种,就有可能有第五种、第六种,把以往的观念改变了。”(见2000年5月2日《人民日报》)
上述科学发现过程在认识论上对我们如何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
(本题分值:10分)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关于物质结构模型的理论是否正确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2分)实践标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3夸克模型”是当时条件下人们实践所形成的真理性认识,然而实践标准本身又是不断发展的,丁肇中博士进行的新的实验,提出了由4种夸克组成基本粒子的新理论,取代了旧理论。(3分)
(2)在发展着的实践中,人们对真理的认识是无止境的,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4夸克理论的发现,也没有结束真理,还会有5夸克、6夸克等等新理论(2分)
(3)人们要发现和发展真理,必须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发扬创新精神,不要被已有的理论和实践所束缚,敢于对现有理论提出质疑,善于思考,敢于实践,创造出新的理论与新的事物。(3分)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识的真理性和检验真理的标准,以及现代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观及其哲学意义问题,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部分。本题所用到的基本原理是: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是由实践的特点和真理的本性所决定的。这是真理标准问题上的唯物论。②实践是认识的现实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③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实践标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实践都是历史的、具体的,都要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只有辩证地理解实践标准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才能正确地把握真理的发展过程。④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全面的、历史的。⑤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发现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引出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及其理论概括,以致能发现新的事物,促进真理的发展。本题的特点在于,从分析科学发现的过程中论述如何发现真理和发展真理,既不同于一般的材料题,也不完全同于一般的论述题,是一道综合性的材料分析论述题。
35、世纪之交,中央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试述中央在此时作出实施这一战略的依据,以及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你认为在实施这一战略过程中,应该处理好哪些关系?
(本题分值:10分)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依据邓小平关于“两个大局”的思想,即先使条件较好的东部地区发展起来,带动西部地区的发展;发展到一定的时候,也就是达到小康时,又要求东部地区拿出更多的力量来帮助西部的发展。(3分)另外,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同时,东、西部差距拉大的矛盾也较突出,为实现地区间的协调发展,中央在世纪之交,适时地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3分)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以及地区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2分)
在实施西部开发过程中,应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西部与中部、东部地区的关系,经济发展与人口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等。(2分)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以及党和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本题的难点是准确回答出“应该处理好哪些关系”,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应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西部与中部、东部地区的关系,经济发展与人口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等,这些关系要与答案要点的分析相一致较为困难。回答本题时,循着“依据”“重大意义”和“应该处理好哪些关系”的思路进行阐述即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