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解析分析题四
摘要:考研政治真题不必像英语真题那样逐字逐句的研究,建议把政治真题当做模拟题来做,强化阶段已经复习完了考研政治的五部分所有内容(除时政),所以可以利用历年真题做整套训练,做完以后参照答案,错误的或是蒙猜的题再回到书本或课程中,看错在哪里,重新复习知识点,另外要把错误的真错做好标记,过一段时间以后再回地头重新复习一下。
37.本题为选做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Ⅰ:
材料1
两个小时前,盟国空军部队开始向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军事目标发动袭击。在我讲话的同时,这些袭击正在继续进行。……在根据联合国决议和经美国国会同意采取这次军事行动之前,联合国、美国和许多其他国家进行了历时几个月的不间断的和几乎是无休止的外交活动。……在海湾地区派有部队的28个国家已尽了一切应尽的努力来了达成和平解决,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用武力把萨达姆赶出科威特。……在我们获得成功以后,我们将得到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真正机会。在那个新秩序中,可以依赖的联合国可以发挥其维护和平的作用,将联合国创始人的诺言和远见卓识付诸实现。
摘自乔治?布什1991年1月16日的电视讲话
材料2
各位公民,此时美国和联盟部队已经开始了军事行动,这次行动的目的是解除伊拉克的武装、解放这个国家的人民、保卫世界免遭严重危险。……美国人民和我们的朋友以及盟友不会听任一个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和平的非法政权摆布。我们现在就要用我们的陆军、空军、海军、海岸警卫队和海军陆战队对付这种威胁,这样将来我们就不必用大批的消防员、警察和医生在我们的大街上应付这种威胁。……对我们的国家和整个世界的威胁将被消除。我们将度过这个危险时刻,并继续推进和平。我们将捍卫我们的自由。我们还将把自由带给其他人。
摘自乔治?W?布什2003年3月19日的电视讲话
指出上述两次讲话内容的主要异同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1)海湾战争起因于伊拉克侵占科威特,联合国安理会同意对伊采取军事行动。老布什讲话强调美国的行动得到了联合国的同意,联合国可以发挥维护和平的作用。小布什的讲话则以伊拉克存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世界和平与美国安全为口实,未经联合国授权,即宣布出兵伊拉克。(3分)
(2)海湾战争时,苏联尚未解体,美国的经济刚刚开始回升,大国关系错综复杂,联合国作用突出,美国需要借助联合国,以打赢海湾战争。(2分)2003年发动对伊战争时,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特别是小布什就任美国总统后,在一系列问题上推行"单边主义"。"9?11"事件后,把打击恐怖主义、确保本土安全作为主要战略任务,确立"先发制人"的战略原则。所以,美国不顾多数国家的反对,未经联合国授权,就对伊发动了战争。(3分) 分页标题#e#
(3)两次讲话都提出建立"世界新秩序",在全世界推行西方民主价值观。这是由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其谋求世界霸权的全球战略所决定的。(2分)
【分析】本题考点: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演变。
题干中的材料主要说明了布什父子发动两场对伊战争中的讲话内容的异同和原因。
两次战争的相同点:建立美国主导的以西民主主价值观为基础的世界新秩序。
两次战争的不同点主要有:①起因不同,第一次对伊战争是因为伊拉克占领了科威特,美国是去解放科威特,第二次对伊战争起因是布什认为伊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②联合国的态度不同,第一次对伊战争得到联合国的授权,第二次未经联合国授权;③国际背景不同,第一次对伊战争苏联尚未解体,美国有所顾忌,第二次对伊战争,美已成为世界上惟一超级大国,特别是“单边主义”盛行,决定了美抛开联合国,甚至主要盟国,进而采取“先发制人”战略行动。
选做题Ⅱ:
材料1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对此西方思想界的保守派纷纷著书重新审视西方“胜利”的历史原因和人类历史发展道路。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便是这种背景的产物。福山在书中提出:一个值得注意的共识这几年已在世界出现,因为自由民主已克服世袭君主制、法西斯与共产主义这类相对的意识形态。自由民主可能形成“人类意识形态进步的终点”与“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也构成了“历史的终结”。自由民主的“理念”已不能再改良了。最值得注意的发展是,在拉丁美洲和东欧、苏联、中东与亚洲,强固的政府都在这二十年间动摇了。自由民主目前已及于全球的不同地区与文化,成为惟一一贯的政治憧憬对象。
材料2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根据世界银行的排名,2001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位居世界第六位。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在世界上的排位上升到第5位,2002年中国吸收外资超过美国,成为吸收外资最多的国家。在下图中,作为衡量一国总体经济实力主要指标的GDP也真实地反映了中国近五年来的变化。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较快增长
(单位:亿元)
①结合材料评析资本主义是“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的观点。 分页标题#e#
②用唯物史观评析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理念’已不能再改良了”的观点。
③在两制并存的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才能更快地实现自身的发展?
【答案】
(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东欧发生剧变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遭受的重大挫折,但这并不是社会主义的终结,也不意味着资本主义是人类统治的最后形态。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增长速度居世界前列,经济总量大幅度跃升。这些事实说明,福山的观点是错误的。(3分)
(2)自由民主的理念属于社会的意识形态,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里是有阶级性的。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观念及其所表现的政治制度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反映,它只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具有合理性,而不可能是永恒不变的,它必然为无产阶级的自由民主观念所扬弃,并发展为新的、更高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3分)
(3)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更快的发展,必须在两制的竞争中吸收和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先进的科学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但是要抵制资本主义腐朽的东西,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处理好开放与维护民族利益的关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与方向,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在与资本主义国家合作和竞争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更快的发展。(4分)
【分析】本题考点:辨正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本题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但只要考生对题干中的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并搞清各个问题所属的学科、章、节,及其知识要点,回答起来并不困难。
第一问,资本主义不是人类统治的最终形态,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时社会的发展规律。考生如果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时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并将它归入《世经》第六章,在结合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说明,就不难解决。
第二问,考生如果了解“自由民主的‘理念’”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并将它归入《马哲》第七章,再运用“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一知识点对材料和问题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同样不难回答。
第三问,社会主义国家如果想在“两制并存的背景下”实现自身的发展,第一要坚持辨正的否定观,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属《马哲》第三章;第二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维护民族利益的关系,属《政经》第七章;第三,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积极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属《世经》第六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