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7-25 15:10:05

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解析分析题一

  摘要:
  考研政治真题不必像英语真题那样逐字逐句的研究,建议把政治真题当做模拟题来做,强化阶段已经复习完了考研政治的五部分所有内容(除时政),所以可以利用历年真题做整套训练,做完以后参照答案,错误的或是蒙猜的题再回到书本或课程中,看错在哪里,重新复习知识点,另外要把错误的真错做好标记,过一段时间以后再回地头重新复习一下。
  四、分析题。(共4题,其中第34、35、36题每题9分,第37题10分,共37分)
  34.闻一多有一次给学生上课,他走上讲台,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术题:2+5=?学生们疑惑不解。然而闻先生却执意要问:2+5=?同学们于是回答:“等于7嘛!”闻先生说:“不错。在数学领域里2+5=7,这是天经地义的颠扑不破的。但是,在艺术领域里,2+5=10000也是可能的。”他拿出一幅题为《万里驰骋》的图画叫学生们欣赏,只见画面上突出地画了两匹奔马,在这两匹奔马后面,又错落有致、大小不一地画了五匹马,这五匹马后面便是许多影影绰绰的黑点点了。闻先生指着画说:“从整个画面的形象看,只有前后七匹马,然而,凡是看过这幅画的人,都会感到这里有万马奔腾,这难道不是2+5=10000吗?”
  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分析下列问题:
  ①既然在数学领域2+5=7是颠扑不破的,为什么在艺术领域2+5=10000也是可能的?
  ②在认识活动中,正确处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对科学创新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
  (1)在人的认识过程中,除了有理性因素的作用外,还有非理性因素的参与。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以及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对认识活动能起到动力、诱导、激发等作用。在艺术活动中,由于人的认识活动中的想象等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使2+5=10000成为可能。(4分)
  (2)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要受理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科学需要创新才能发展,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进行科学创新既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际问题进行严格的理性分析和逻辑论证;还要具有科学的自信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敢于想象,勇于探索,打破陈规,突破前人的成果及思维模式。
  【分析】本题考点: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确非理性因素的概念及其在认识中的作用。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及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虽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对人的活动的发生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动力、诱导、激发等重要的调节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扩导作用,强调非理性因素受理性因素的制约,同时也承认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

kysix 发表于 2016-7-25 16:17:18

分页标题#e#
  回答第一问时,应先简述非理性因素的含义,然后说明它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
  第二问要先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关于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辩证关系,指出科学创新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然后分析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对科学创新的作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04年考研政治真题解析分析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