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7-25 13:35:37

透过历年真题学习考研英语翻译技巧(一)

  1、近年英译汉考题内容是什么?
  英译汉短文内容大体上涉及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生活、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普等方面的一般常识或社会、自然科学与技术常识的题材。体裁多为议论文。科学常识性的题材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1991~2004年英译汉短文主题
  1991年:能源与农业(444词)
  1992年:智力评估的科学性(406词)
  1993年:科学研究方法(443词)
  1994年:天才、技术与科学发展的关系(308词)
  1995年:标准化教育与心理评估(364词)
  1996年:科学发展的动力(331词)
  1997年:动物的权利(417词)
  1998年:宇宙起源(376词)
  1999年:史学研究方法(326词)
  2000年:科学家与政府(381词)
  2001年:计算机与未来生活展望(405词)
  2002年:行为科学发展的困难(339词)
  2003年:人类学简介(371词)
  2004年:语言与思维(357词)
  平均值:短文词数:370词;要求翻译的词数:160词
  从英译汉试题内容分析,考生就应明确认识到,要想在英语考试中取得成功,必须在基本训练上狠下工夫。首先要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文化素质。考生如果熟悉试题内容,将有助于对短文的深入理解,增强信心,提高翻译水平。考生应利用各种渠道,特别是通过大量浏览中、英文报纸杂志,扩大相关的知识面。
  2、近年英译汉考题的特点是什么?
  从题型改革后、特别是1996年以后的试题分析,命题组更侧重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题难度加大,趋向稳定。考题要求考生在理解全句、全段或全文的基础上,把语法、词汇的意思和上下文结合起来理解,表面看上去画线的句子语法不很复杂,词汇似乎也不陌生,但翻译时很多考生觉得难以动笔,难度增大体现在:不能采用就词论词、就句子论句子的简单直译方法,而要求把词和句子放在篇章里去理解,还可强调英语习惯用法、语感和翻译技巧的掌握。这样仅靠熟悉语法规则和孤立地背单词已远远不够了。这也是考生得分普遍不高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英译汉试题主要特点如下:
  (1)反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常识性、科学类和报刊评论文章占很大比例;
  (2)考题难度加大;
  (3)语法现象难度有所降低;
  (4)突出简单翻译技巧,如:词、词组的省略及补译,译出it,they,this,that等代词的真正代表的含义,词义选择、引申、词性转换,长句的拆句与逆序翻译法等。考生应针对这些特点认真做好适当的准备。
  我来帮你背单词
  3、2005年英译汉考题的命题趋势是什么?
  (1)体裁:议论文。
  (2)题材:反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常识性报刊评论文章;特别是有重要现实意义的题材,如资源、环境、能源、教育、科技创新、经济全球化、科教兴国、民主与法制等常识及有生命科学、宇宙探索、信息技术和纳米科技等有现实意义的科普题材。
  (3)写作特点:语言通俗规范,知识性强,内容新颖有趣,思想进步,有时代感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4)难度:2004年考题读起来相对简单,难点在于汉语表达的准确性,估计2005年考题的难度会适当增加。
  (5)重点:词义的选择及引申,对原文理解的深度和语言的准确表达。
  4、在翻译过程中能否字字对译?
  大部分考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翻译训练,在开始做翻译时就养成了一种坏习惯:一边读句子,一边思考每一个单词分别是什么汉语意思。在没有完整理解英语句子的情况下,就直接做了“字字对等”的翻译。或者,在读完之后,并没有理解句子,就马上在自己积累的词汇中找与看到的英语词对应的汉语来表达。只要碰到不认识的生词就束手无策。这样的译文,不仅扭曲了英语原文的意思,汉语句子本身也晦涩难懂。
  比如,在2003年的试题中有这样一句话:
  经典例题1Socialscienceisthatbranchofintellectualenquirywhichseekstostudyhumansandtheirendeavorsinthesamereasoned,orderly,systematic,anddispassionedmannerthatnaturalscientistsuseforthestudyofnaturalphenomena.
  有的考生一看这个句子,不加以理解就直译为:“社会科学是那个智力询问的分支,它寻找研究人类和他们的努力。在同样自然的、有序的、系统的方式下,自然科学家也用智力询问的方式来研究自然现象。”
  显然,这个汉语句子让人不知所云。
  再比如,2001年试题中的一句话:
  经典例题2Therewillbetelevisionchatshowshostedbyrobots,andcarswithpollutionmonitorsthatwilldisablethemwhentheyoffend.
  有的考生看到这句话很短,感觉翻译起来比较容易。在没有深入理解句子的情况下,写出这样的译文:“将会有机器人控制的电视聊天节目,以及带有污染监视器的汽车在冒犯时,司机就不能工作了。”看这样的译文,无异于看天书。
  5、在翻译过程中常见的症结是什么?
  有的考生英语阅读能力比较强,能正确理解句子。但是,一翻译就往往有一种想说说不出来的感觉。或者即使翻译出来了,总觉得自己的译文没有把事情说清楚,找不到贴切的词来表达。比如说,在1999年的试题中:
  经典例题3Whiletherearealmostasmanydefinitionsofhistoryastherearehistorians,modernpracticemostcloselyconformstoonethatseeshistoryastheattempttorecreateandexplainthesignificanteventsofthepast.
  有的考生就翻译为:“有多少个历史学家,就有多少个历史学的定义。而现代实践最与其中把历史看作是试图再创造和解释重大历史事件的一个接近。”从这个译文上可以看出这个考生基本理解了这个句子。但是,读读这个汉语译文,却感觉很荒谬,就连考生自己恐怕都不禁会问:“这是汉语句子吗?”
  6、如何理解“理解是翻译的前提”?
  “理解是翻译的前提”。只有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开始翻译。英语是用大量的关系词、连接词和引导词等连接起来的结构清楚、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的“形态语”,所以理解的时候就必须理清句子的语法结构,分清句子中各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即找出句子的主干,弄清句子的各个修饰成分以及修饰关系。
  例如,上述的例1和例2,我们的翻译思路应该是这样:
  例1
  1)先通读全句,一边读,一边考虑这个句子的结构(而不是考虑你读到的这个词的汉语意思是什么!)。这个句子的主干是Socialscienceisthatbranchofintellenctualenquiry。2)which后面是一个定语从句,其先行词是socialscience。
  3)inthesamereasoned,orderly,systematic,anddispassionedmanner是方式状语。其中reasoned,orderly,systematic,anddispassioned是并列定语,修饰manner。
  4)thatnaturalscientistsuseforthestudyofnaturalphenomena是定语从句,其先行词是manner。
  5)这样理解之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句子结构:“社会科学是…的一个分支,它力图以…的方式来研究…”。
  例2
  这句话虽然很短,用词也比较简单,但是句子结构比较复杂,其实并不是太好理解,很多考生往往就被这样的假象所蒙蔽。
  1)这个句子是一个“Therebe…”结构,即所谓的存在句型。
  2)这个存在句的真正主语有两个,分别是televisionchatshows和cars。
  3)两个主语分别由hostedbyrobots和withpollutionmonitors作后置定语来修饰。
  4)that后面是一个定语从句,其先行词是pollutionmonitors。
  5)定语从句里面还有一个when引导的状语从句。
  6)them和they都是指cars。
  更多考研英语翻译技巧学习信息,请点击:透过历年真题学习考研英语翻译技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透过历年真题学习考研英语翻译技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