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7-24 22:14:50

马原考点解析:矛盾的特殊性

  (本文作者为中公考研辅导名师——姚强)  
  在我们的政治考试中,矛盾一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重点,而矛盾的特殊性无疑其中相对重要的知识点,在历年的考试中,矛盾特殊性出现在大题和选择题中的概率是比较高的,如果和同一性一起出题的时候,难度是比较大的,但是如果单独出题,题本身并不是特别的难,只要能够静下心来学习,一定可以答出相关的题目,所以掌握这一知识点是十分重要的。
  矛盾的特殊性的含义是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由于矛盾的特殊性,所以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要求人们在做事、想问题时,要根据事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不能一概而论。
  在考试的时候,一般不一定会出严格的“矛盾”的例子,比如在2014年的第34题:
  山东某地采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将秸秆“吃干榨尽”,对秸秆利用进行了有益探索。
  一、秸秆种蘑菇
  该地小麦种植面积为60万亩,按亩产500公斤秸秆计算,每年产生30万吨秸秆。虽然粉碎还田、压块做燃料、青储养殖等消化了大量秸秆,但一些农户为图方便,仍然偷偷焚烧秸秆,当地禁烧压力很大。
  2009年,该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家蘑菇种植企业,该企业以小麦秸秆加鸡粪为原料培育双孢菇,从当地收到小麦秸秆不够用,还在周边100公里范围的县市收集,鸡粪则由当地一家大型养鸡场提供。自蘑菇厂建起来后,蘑菇厂对秸秆的大量需要,让原本难以处理而成为“包袱”的秸秆摇身一变,不仅成了香饽饽,而且还成为农民增收的渠道。
  二、延长产业链
  然而,蘑菇厂每年产生的6万吨菌渣,四处堆积,臭气难闻,也引来周边群众的投诉,由此,该蘑菇厂开始寻找下游菌渣处理企业,开展产业链条的招商引资。
  山东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得知消息后主动前来,并把厂于建在该蘑菇厂旁边,他们将买来的菌渣加上猪粪,经过发酵,制成了很好的有机复合肥。这不仅解决了菌渣问题,而且也附带解决了让周边养猪户头痛的猪粪问题,该公司将生产出来的有机复合肥直接卖给周边的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种植户以及果农等,由于减少了销售中间环节,价格合理。而很受欢迎。该公司也因之而获利颇丰。
  三、“链接”到山林
  秸秆经过种植蘑菇,变成了有机复合肥,最后拿到市场上销售,算是完成了一个标准的循环利用过程,然后,如果将有机复合肥集中用于生态修复工程。再次推动一个新的生态产业发展,岂不是更好?
  该地又动起脑筋,将秸秆利用产业与退耕还林工程对接,该地的山区丘陵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2/3,其中林荒山地有6万多亩,这些山地土壤贫瘠。含沙量大,农作物产量低,经济效益差。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该地从2011年开始,由市财政投入数亿元,实施为期5年的“自主退耕还林生态富民”工程,打算将这些山地改造成高产的大枣、大樱桃等经济果林,大力推进农林业转型。
  而要发展高产高效的有机果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有机肥从何而来?这时,秸秆等有机肥料又成了人们惦记的宝贝。为了种植出优质林果,当地农民在山地种植果林时,都开始垫秸秆、放菌渣有机复合肥等。大片经济果林的种植,不仅大大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从而实现了秸秆利用的大循环,而且也大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3年6月22日)
  (1)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巧用大循环,处理不再难”中“巧”在何处?(6分)
  (2)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和矛盾时,上述事例对你有何启示?(4分)
  其中的例子是“大循环”,其中各种问题的特点都是矛盾特殊性的体现,注意,其中所有的例子都不能明显看出其是矛盾,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并不能看到一对对矛盾,但题中体现出了一个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那么我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用不同的办法来解决,这就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我们在考试的时候不要拘泥于题中是否有矛盾,矛盾是否明显,只要看到有一个事物有特点,往往就是用特殊性原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马原考点解析:矛盾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