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7-24 22:13:34

2016考研马原冲刺:辩证法经典习题训练(下)

  11.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有其因必有其果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以点是:质量互变规律。溪水之所以能战胜岩石,就是因为坚持,,而这个“坚持”就是量变,是溪水坚持,实现了溪水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战胜”就是质变量变达到—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如“水滴朽穿”、“多”“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等都说明了这个道理。C是最佳的选项。A、B、D与题干没有关系。
  12.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 )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 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起源和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动物只有感觉和心理依赖,不可能产生意识。只有人脑才具有意识,才有思维,才能在对客观世界反映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A正确。B是指人们在实践中,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产生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选项C,动物有知觉,但没有想象,也就是没有意识。但是,人是既有知觉,也有想象,还有意识的。选项D,人和动物都具有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
  13.有一幅对联,上联“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的,静止是( )
  A.运动的衡量尺度 B.运动的内在原因 C.运动的普遍状态 D.运动的存在方式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相对静止离不开绝对运动,是一定范围内的绝对运动的结果;绝对运动通过相对静止表现出来,并且通过相对静止找到它的量度。离开相对静止来谈运动,运动也就无从获得自己的规定和衡量自己的尺度。
  任何事物相对静止的状况都是它过去的运动所造成的,并且是它将来运动的出发点。对联表达了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的意思
  14.人们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说明了:( )
  A.时间的持续性 B.时间的绝对性 C.时间的一维性 D.时间的无限性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时间的一维性特点。时间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时间具有一维性的特点,即不可逆性。人们常说的“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说的就是时光一去不复返,说明了时间一维性的特点。还有孔子说的“逝者如斯夫!”也是说时间的一维性。
  15.“只要你对飞驰的流星许愿,愿望就能够实现。”这种说法( )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凡真实的联系都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联系,而不是人们强加给事物的主观臆想的联系。题目中“许愿”和“愿望的实现”这一关系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夸大了人的意识能动作用。
  16.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丰富多彩、快捷的全球信息,但互联网本身还不完善,网上充斥着大量的垃圾信息和一些病毒数据,给人们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一些邪教组织、贩毒集团、黑社会势力也在利用这一新的传媒手段进行新的犯罪活动。这表明( )
  A.新事物的成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互联网也不例外
  C.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消极和积极的对立统一
  D.矛盾的双方的转化总是在无条件地进行着,否则就不会有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理解。题干不是谈互联网本身的成长问题,而是说互联网的使用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所以A不正确。选项C、D本身就是错误的表达,也不能选。互联网是个媒体,同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矛盾一样,互联网也不例外。
  17.“在对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这是(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诡辩论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关系。肯定是事物中保持其存在的方面。否定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肯定和否定互相依赖,肯定和否定互相。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也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正是由于事物内在矛盾的运动,当肯定因素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就肯定了自身,成为现存事物;当否定因素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就否定了自身,现存事物就转化为他物。
  18.“燕子低飞蛇过道,必有大雨到”这句谚语包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 )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C.世界是物质的 D.矛盾具有普遍性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事物的普遍联系。题干谚语说的是燕子、蛇的活动方式与气象变化之间的联系,显然,其说明的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A)。选项B、D与题于内容无关。选项C不够准确。所以,最能说明题意的是选项A。
  19.“居安思危”这句成语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C.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推动事物的发展
  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矛盾的同一性。“安”与“危”作为对立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
  20.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苟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的这句话说明了( )
  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B.规律的平等性
  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 D.规律的能动作用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因而社会规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荀子的这句话是说,天道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而运动变化的,它不以人世间统治者的好坏而发生改变——存在或消亡。这是一种朴素唯物论观点,具有辩证法思想,充分体现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所以,正确选项是A。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6考研马原冲刺:辩证法经典习题训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