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7-24 22:13:21

2016考研政治:习近平讲话中蕴含的哲学原理(7)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哲学部分经常会考查一些名言、古诗词中所蕴含的哲学原理。关注时政热点就会发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也经常会引用一些古诗词,中公考研就和大家一起去探索其中蕴含的哲学原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背景:2013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
  指出:兴趣是激励学习的最好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
  哲学原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在认识活动中,实践对认识起决定性作用,但无论是实践活动还是认识活动,都是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就必然的融合了人的理智、情感和意志等。一般来说,认识过程主要是理性思维的过程,但同时又包含非理性因素的参与。
  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只管、理性思维等能力,在认识活动中主要起指导、解释和预见作用。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冬季、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于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和抑制具有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一般来说,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起动力、诱导、激发的作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激励学习的最好老师。兴趣是非理性因素,在人的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是体现了认识过程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肯定理性因素的主导作用,同时强调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发对非理性主义所以在选项中如果是只承认理性因素的作用而否认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就是错误的了。
  考生对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这个考点可能不太熟练,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哲学原理的时候首先要从版块的逻辑结构入手,从整体上把握哲学原理,进而细化到每个哲学原理的内容的表述以及方法论意义。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就是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中的重要内容,也需要考生在复习时引起足够的重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6考研政治:习近平讲话中蕴含的哲学原理(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