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政治:习近平讲话中蕴含的哲学原理(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哲学部分经常会考查一些名言、古诗词中所蕴含的哲学原理。关注时政热点就会发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也经常会引用一些古诗词,中公考研就和大家一起去探索其中蕴含的哲学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
背景:2013年3月25日,习近平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的演讲。
指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各方应该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中国将继续坚定支持非洲国家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加强同非洲国家在治国理政方面的经验交流,从各自的古老文明和发展实践中汲取智慧,促进中非共同发展繁荣。
原理:矛盾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尽管矛盾具有普遍性,但具体事物再起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其重要的表现情形就有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对于各个国家的发展也是一样,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需要根据自己国家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国家发展的模式。也就是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和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其中,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双方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矛盾双方相互包含,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矛盾双方彼此相同,矛盾双方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中国同非洲国家存在着矛盾,而矛盾的同一性作用促使中非能够共同发展繁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