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政治马原理重难点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一
学好2016考研政治的关键在于"宏观把握,微观掌握"!也就是说,在大脑里面要有一个宏观框架图,即各门学科的知识构架,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典型的考查方式要理清楚。下面是中公考研政治辅导名师为各位考生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
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第二,劳动者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价值所必需的物质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
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即价值增殖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资本家购买的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创造了超过补偿劳动力的价值,从而形成了剩余价值,这是价值形成过程转变为价值增殖过程的关键。
3.剩余价值的实质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4.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
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资本可以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它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其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产生的源泉。它表明,雇佣劳动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可以用剩余价值率表示:m丿=m/v。剩余价值率还可以表示为:m丿=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2016年考研复习即将进入暑期强化阶段,希望考生能够抓住假期。中公考研特为广大学子推出2016考研半年集训、暑期集训、精品网课、vip1对1、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欢迎各位考生了解咨询。同时,中公考研还推出了考研直播课堂,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强化复习助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