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7-24 22:12:09

2016考研政治:马原第四章之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对于马原的复习,除了全面铺开了解基本知识点,还要加强对框架结构的理解和把握。下面中公考研政治辅导名师杨攀针对马原中的考点和历年所考题型等进行分析,各位考生可以把这个内容当做复习的参考资料,提高政治成绩!
  二、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考点15 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
  1.定义
  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2.这两对基本矛盾的辩证关系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根本的矛盾,它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产生和发展: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又受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制约,它的解决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解决。
  (3)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以至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生产方式或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但也不能忽视上层建筑即政治和社会意识因素的巨大的能动作用。
  考点16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第二,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第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考点17 阶级的产生和本质
  1.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
  阶级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生产有所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产物。
  2.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
  阶级的划分是由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结成的不同关系决定的。
  3.阶级本质
  在于它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人群共同体。
  4.划分阶级基础
  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不同。
  5.阶级对立实质
  社会上一部分人拥有生产资料因而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劳动。
  考点18 阶级斗争的根源和作用
  1.定义
  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2.根源
  阶级之间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社会经济关系的冲突。
  3.形式
  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经济斗争是最根本形式,政治斗争是最高形式。
  4.作用
  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考点19 阶级分析方法
  1.定义
  阶级分析方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去观察和认识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
  2.要求
  (1)全面地、动态地分析阶级状况,分析各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
  (2)准确把握各阶级之间的关系和阶级力量的对比,把握社会运动和社会生活的脉搏。
  考点20 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
  1.实质
  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2.根本问题
  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到革命阶级手里,是实现社会形态变革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
  3.根源
  社会基本矛盾的尘锐化。
  4.爆发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和旧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发展和旧的上层建筑之间出现矛盾冲突。
  考点21 革命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第一,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
  第二,革命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革命能改造和教育群众以及革命阶级本身:
  第四,革命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考点22 改革的性质和作用
  1.改革的性质
  改革是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通过调整、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部分及环节,实现该社会形态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2.改革的作用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集中表现在: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考点23 科学技术的含义
  科学技术是一个复合概念。科学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及其相关的话动。科学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技术有广义和狭义。广义技术包括生产技术和非生产技术。狭义技术是指生产技术,即人类改造自然,进行生产的方法与手段。
  考点24 科学技术革命的作用(本考点在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中的第18题考查过)
  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动力体系中的重要动力。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是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二是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三是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了产业结构发生变革。
  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现代科技革命把人们带入了信息时代,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人们生活方式的四个基本要素,即生活主体、生活资料、生活时间和生活空间。
  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主要表现在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通过影响思维主体、思维客体和思维工具,引起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点拨: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考点25 科学技术社会作用的两重性
  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要受一定客观条件、诸如社会制度、利益等因素的影响,也要受到一定的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关注。
 (本文作者为中公考研政治辅导名师——杨攀,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6年考研复习已经开始了,希望考生能够好好利用,做好规划。中公考研推出2016考研全年集训、半年集训、魔鬼集训、vip1对1、系列备考专题,针对每一个科目要点进行深入的指导分析,希望考生参考借鉴。同时,中公考研还推出了考研直播课堂,不用出门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提高复习效率。
相关推荐:2016考研政治马原复习有了它,就这么easy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6考研政治:马原第四章之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