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7-24 22:11:30

2015考研政治考点:马原部分(三)

  说明:【XZ】表示选择题,【FX】表示分析题。下同。
  五、唯物史观【XZ】
  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三个表现
  a.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b.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的历史继承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突出表现)
  2.生产力
  基本要素:3个
  a.劳动资料,是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
  b.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合成生产资料。
  c.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渗透性要素: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一般生产力,先进生产力、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科学技术能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科学技术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3.社会形态及其更替
  社会形态的特点:a.全面的:骨骼(经济基础)+血肉(上层建筑);b.具体的;c.历史的:自然历史过程。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
  上层建筑: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政治上层建筑(制度、组织、设施)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其所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性质。
  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也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中国越过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直接走向社会主义,既是历史的必然,又是中国人民的自觉选择。
  4.人与历史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总体意愿和行动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群众路线。
  ②在社会发展中,所有个人都起到一定作用
  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
  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有时甚至对历史事件的进程和结局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5考研政治考点:马原部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