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7-24 22:11:02

2015考研政治冲刺马原重要考点解析(二)

  三、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
  (1)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又不是完全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人们在实践中可以认识或发现规律,并利用这种合规律的认识指导实践,达到改造世界、为人类谋利的目的。人们还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2)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在认识客观世界、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还总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怎样反映,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选择建构,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中所没有的理想世界。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地存在着”的模型、蓝图实现出来,变为客观现实。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3)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2.方法论: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3.【真题测试】
  (09年)17.近一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机(问题)面前,人们应该主动积极(尽力去··,竭尽所能去···,意识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敏感词汇)应对,化“危”为“机”(转化,想到矛盾的对立统一,想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转化)。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有()
  A.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B.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C.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
  D.事不避难,知难不难
  (05年)17.党的“十六大”指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三大规律”()
  A.是有层次的
  B.都是人的活动的规律
  C.是人们在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规律
  D.存在着个别、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4.【适用范围】
  (1)关键词:规律:大循环,趋势、重复出现、必然的、方向。
  主观能动性:利用···去···,依据···干···,积极主动得···
  转化:不再···,变得···,从···到···,让···成了···,经过···转化成了···,改善,提高等
  (2)相关原理:可以用此原理分析的材料,可能还可以涉及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根据相应的关键词和表述方式判断。
  (3)相关材料:
  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拔苗助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四、事物普遍联系原理
  1.原理内容: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任何事物的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和周边其他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客观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2.方法论: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3.【真题测试】
  (07年)18.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05年)16.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4.【适用范围】
  (1)材料表述方式:比较托底儿的一个原理,如果通过材料找不到其他原理的关键词和适用范围,就可以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但材料中一定要是描述了两个表面看来不一样的两种现象或者两件事情,这是运用这个原理的基础条件。
  (2)相关材料:
  唇亡齿寒;藕断丝连;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独木不成林; 荷察己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稻花香里说丰年,听起蛙声一片。喜鹊叫喜,乌鸦叫丧(主观臆想的联系,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kyone 发表于 2016-7-24 23:08:04


  五、发展原理
  1.原理内容: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
  2.方法论:坚持事物发展是过程的思想,要求我们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如实地看做是变化、发展的过程,既要了解他们的过去、观察他们的现在,又要预见他们的未来。
  3.【真题测试】
  (12年)1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新生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
  B.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C.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D.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07年)19.2006年7月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88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纪录。科林·杰克逊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的纪录时,没有一丝沮丧:“我一点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他说:“纪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
  A.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C.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
  D.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
  4.【适用范围】
  (1)材料中出现代表“新事物”出现的词汇,比如说:前头,打破等,同时出现代表“旧事物”被新事物代替的词汇,比如说原本的···,过去的···,曾经····等。
  (2)相关材料:
  正面:
  长江后浪推前浪”、“后生可畏”、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苦尽甜来终有蜜;苦尽甘来;
  反面:
  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停滞不前、小只讲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 只讲数量,不讲质量;
  (本文作者为中公考研辅导老师——王星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5考研政治冲刺马原重要考点解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