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7-24 22:09:59

马哲“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考点及真题简析

“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是考研政治马哲里面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年政治考试的重要考点。基于本考点的重要性和理解上的一定的难度,特划出此知识点做一简要分析。
  在2010年考研政治试题分析题第一题中,材料选取的是梅兰芳在舞台上变“失误”为“经典”的例子,用哲学上的话说,那就是“变谬误为真理”、“变失败为成功”的意思。材料在结尾部分这样总结道,“由此可见,不仅在舞台上,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岗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取胜,化腐朽为神奇”。最后一段作为结论的话实际上已经点名了本题的考点,那就是“真理与失败、成功与失败”。本题设置的问题包括“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三个问题三个角度,一个是“错误为什么难免”,一个是“错误为什么可以转化”以及针对这个例子的方法论启示。
  题目设置难度都不大,设置角度都很易懂。所以,只要审准了题目的问题项,答案都很容易给出。
  真理与谬误这一知识点之前讲解的是认识论所涉及的认识的主体、客体、认识的来源、认识的规律,而真理与谬误涉及到的就是认识的结果。认识的结果分两种,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正确的认识,叫做“真理”;反之,不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错误的认识,叫做“谬误”。真理与谬误是相对应而存在的。它们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合。
  在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解释之后,接着就是对两者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关系,也就是区别和联系,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就可以归纳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术语“对立统一的关系”。认识这样的一对关系有着普遍的共同点,那就是经常涉及到的几组词汇,比如“互相区别、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分离;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为前提、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具体到这一对关系,二者是“互相对立、互相联系、互相转化”的。
  首先,二者互相对立,也就是说真理是正确认识,谬误是错误认识,二者有着各自的规定性,也就是各自的“质”,这是不容混淆的。
  其次,二者相互联系。联系的一方面是真理的发展需要与谬误相比较、相斗争来实现。另一方面是二者可以相互转化,真理可以转化为谬误、谬误也可以转化为真理。这一点是重要考点,特别是第二个方面,是历年考试出题的容易出题点,所对应的例子很容易抓取。需要注意的是,真理与谬误理论上存在的可互相转化性,是现实中真理与谬误事例得以转化的前提,也就是说,二者理论上的可行性论证或提供了现实中的可行性。
  理论的互相转化性是上面分析题第二问答案的一方面。
  在这一点中,有一个真理谬误转化的前提问题,也就是说真理和谬误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相互转化,转化是有条件、有限制的。比如,上述分析题第二问,在回答了谬误转化为真理的理论可能性之后,还要提及现实的可行性,这里就涉及到了“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性”问题,正如参考答案中所言“梅兰芳对剧情本身有着深刻的理解,自身具有深厚的艺术实践功力”,这是本题的得分点,是作为答案的第二个要点出现的。所以,如果想完全覆盖本题的答案要点,一是真理谬误转化的理论可能性,二是真理谬误转化的现实可行性,也就是转化的条件问题。
  真理与谬误的方法论意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一句话“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记忆,不再赘述。
  至于考纲在这一知识点后又引出了“成功与失败”,也很好理解。真理与谬误是认识的结果,而成功与失败则是实践活动的结果,成功与失败的辩证关系可以直接参照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通俗点讲也就是那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
  (本文作者为中公考研政治名师——陶传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马哲“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考点及真题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