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7-24 22:05:46

走出误区,正确认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本文作者为中公考研辅导名师——岳峥雪)  
  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这一制度有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目标下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多党派合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广泛参与与集中领导的统一、社会进步与国家稳定的统一、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统一。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贯穿于解放战争后期筹建新中国的过程之中,每个发展阶段的内容、性质都不相同。在1946年1月,由国民党政府主持,共产党和其它党派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正式召开,尽管会议协议遭到破坏,但这种方式得到了各界广泛认可。同年5月,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纷纷赶赴解放区召开“新政协”。最后,在周恩来的建议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一名称被固定下来。不少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很快掌握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但对于这一制度的具体理解依然存在着两个误区:各民主党派的地位到底如何、西方国家实行的多党制是否具有普适性。下面我们就为同学们一一分析、逐个击破,帮助大家走出误区,更好地认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首先,各民主党派并不是所谓的在野党或者反对党,而是同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友党和参政党,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参政。同学们要注意,这里的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而不是组织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国家重大问题上进行民主决策、科学协商,共同集中力量办大事;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互相监督,以促进共产党的领导和各民主党派参政作用的加强。
  其次,对于西方多党制是否具有普适性这个问题,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学习。第一,西方多党制实行多党轮流执政,看似民主,其实各执政党都代表着各个利益集团的利益,并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奔走呼喊。不论哪个党派上台执政,其实行的政策都是大同小异,依然不能改变其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最终。第二,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各党派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为了能够上台执政常常在权力争夺中人为切割选民以争取支持,最终造成扩大和深化社会分歧的后果,从而影响社会稳定。第三,多党制的前提下,竞选成为各党派夺取政权的重要途径,而竞选所需的费用惊人,往往由政治捐款人提供。作为交换,各党派当选后又为捐款人的利益服务,十分容易造成腐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出误区,正确认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