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考研政治毛中特考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
任何事情皆牵涉两方面,即计划和实施。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这个事儿,我们毛中特第五章的依据,第六章的任务,以及第七章的方式都是计划的过程(包括计划的依据和实现计划的方式),第八章总布局则是计划的落实。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个事儿究竟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分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个方面,这个格局的提出有一个发展过程,最早是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统治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其实即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齐头并进。继而,中共中央在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 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构成了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富强、民主、文明”成为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三位一体的战略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强调,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就此作出了新的部署。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战略目标四位一体及与此相应的全面改革,构成了有机统一的整体。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五位一体总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我们先来看一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根本--经济建设:关于这块呢,首先要提到一个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这个理论的形成有个过程,大家都知道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呢是国家计划,行政手段为主。市场经济呢是市场主导,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那么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当时的情况是百业待兴,要想进行经济建设,必须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可能,而且有国家主导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容易贯彻落实,执行力强,效率高。另外当时大家主观方面都认为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只能采用计划经济。但这样的思想也导致了一种状况,那就是“贫穷就是社会主义”,甚至很多人以贫穷为荣,这种畸形的社会现象引起不少人的思考,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比较急迫,(而邓小平在苏联中山大学留学期间,苏联在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经济蒸蒸日上,一片繁荣景象。)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首先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承认了我国采用的是商品经济这种手段,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并于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提出要使市场经济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最后,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就是我国对市场经济这种资源配置的方式,这种发展经济的手段从排斥到认可,并且在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当中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的过程。
以上所述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正确处理好这个关系是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市场资源配置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强调市场不是不要政府,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的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因为二者的职能有所不同。政府的职责和作用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