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指导:毛中特必考文献之抗日战争时期
五、《实践论》(1937年)——认识必须和实践相统一1、提示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
(1)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揭示了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1)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由理性认识能动地飞跃到实践
3、发展了认识论关于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
六、《矛盾论》(1937年)——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内容:
1、坚持和发展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2、提出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
3、论述了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原理
七、《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年)——中国革命只能靠武装斗争解决问题
1、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和形式
2、运用联系的观点具体分析了战争问题,指明战争是中共主要的斗争形式
3、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战争进程,确定党的军事战略的转变
4、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八、《发刊词》(1939年)——三大法宝的理论体系
1、提出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第一次提出“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3、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三个法宝的中心一环。
九、《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一部重要历史文献
1、第一次全面分析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
2、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和领导等问题
3、阐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一全新的科学概念
4、进一步揭示了中国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建设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
十、《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成
1、为中国革命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客观依据
2、革命阶段论和发展论相统一的观点
3、文化与政治、经济的辩证统一的观点
4、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革命文化的观点
5、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
6、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与新民主主义的行动纲领的实践辩证统一的观点。
十一、《论政策》(1940年)——在区别上建立我们的政策
1、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学说批判了“两个极端政策”;
2、利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阐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3、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提出了在“区别上建立我们的政策”;
4、利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提出处理国内阶级关系的基本政策。
十二、《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延安整风的光辉文献之一
内容:将主观主义分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科学地解释了实事求是的含义
十三、《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延安整风的光辉文献之二
1、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要取得胜利,必须解决党在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
2、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反对理论脱离实际的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
3、依据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互相关系的原理,揭示和阐明了党内团结与斗争的辩证关系
十四、《反对党八股》(1942年)——延安整风的光辉文献之三
1、剖析了党八股产生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
2、主观唯心主义是党八股的主要哲学基础
3、形而上学是党八股的最主要的思维模式
十五、《论联合政府》(1945年七大)——中国人民胜利的指南
1、第一次全面论述了人民战争的思想:在中共的领导下,充分依靠人民群众,有一支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军队作为骨干,有一套正确的战略战术,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游击战和运动战,并以根据地为依托,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进行人民战争;
2、提出中共三大作风:
(1)理论联系实际
(2)紧密联系群众
(3)批评与自我批评。
3、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揭示事物发展的两种可能性,科学阐明了实现光明前途的客观依据和条件
4、从实际出发,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般纲领具体化为现阶段的行动纲领和战斗任务
5、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