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革命史之维新变法
中外民族矛盾和国内阶级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又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近代中国革命的目标是争取国家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革命性质是民族民主革命。革命因为前后期的领导阶级分别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而又分为旧、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期。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维新变法。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清末“新政”破产,社会矛盾的尖锐和人民群众的反抗,资产阶级革命派内部坚实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的成长,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辛亥革命的纲领是“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其中,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内容是“创立民国”,是纲领的核心;而“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的是“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初步描绘了中国还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是一个相对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对于推动革命的大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辛亥革命既有成功的一面,又有失败的一面,成功的一面体现在它成功地推翻了封建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同时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这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也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以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先天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