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7-24 21:57:41

2016考研政治史纲第一章常考重点

  历年考研政治真题卷中,史纲的分值并不太多,出题的难度也不是特别大。正因如此,很多同学在考研政治复习过程中容易忽略史纲。但是,考场上的每一分对考生来说都要分分必争。下面中公考研整理总结了史纲第一章的重要考点。
  【核心词】
  2个矛盾、2个任务、2个第一次、2个根本、4个条约、4个人
  【内容】
  一、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鸦片战争:中国近现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3年10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美国、法国等西方列强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1844年7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10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则是最主要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二、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达到高潮。大大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领土的野心,并激化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帝国主义列强之所以没有能够实现瓜分中国的图谋,最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结束,其原因是:第一,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根本原因;第二,经济技术的落后。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41年,他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地理大全》,编成了《四洲志》。1843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纂了《海国图志》,综述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中国应采取的对外政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一文中响亮地喊出了“救亡”的口号。此后,严复翻译了《天演论》(1898年正式出版)。他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1894年11月,孙中山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6考研政治史纲第一章常考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