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政治史纲考点梳理及命题预测(九)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内容框架与真题分布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2010.10)
中共八大路线的确定
初步探索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 (2012.29)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社会主义建设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严重曲折 国民经济的调整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文化大革命的性质与教训
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建设成就
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2014.36)
■ 命题预测
本章主要讲述1956年至1966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以及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这两个时期的历史。1956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局良好,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这是这个期间党和国家工作的主导方面。这方面可以考出一些题目,是本章复习重点。2014年结合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已经考察了评价毛泽东这代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功过的分析题。1957年下半年后,探索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两个发展趋向,探索遇到严重的挫折。出现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进行了纠正,但并不彻底,而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发展,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它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本章后两节为完善课程知识体系设置,并不是考查重点。
■ 命题点总结
第一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
【考点7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命题角度 在什么背景下,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要实现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题型:选择题概率:30%)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进入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首先有一个如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此外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还有一个如何正确对待苏联建设的道路和经验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上只得照抄苏联。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大,暴露了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必须引以为戒。
1956年4月初,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我认为最重要的教训是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考点76】早期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积极进展
命题角度1《论十大关系》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题型:选择题概率:50%)
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这个报告,总结经济建设的初步经验,借鉴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概括提出了十大关系。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成为同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的指导思想。
《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命题角度 2 中共八大的成果是什么?(题型:选择题或分析题 概率:60%)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八大的基本任务是:总结党的七大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其成果有:
(1)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大会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执政党建设提出了正确的指导方针。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政治建设上,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党和政府的活动做到“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在执政党建设上,强调要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发展党内民主生活,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
(3)在大会发言中,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这个思想为大会所采纳,写入决议,成为突破传统观念、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的重要步骤。
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命题角度3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内容与意义是什么?(题型:选择题或分析题 概率:80%)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矛盾学说。
(1)提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还存在着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他强调,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的、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
(2)毛泽东还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作了科学分析。他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这在实际上为进行社会主义体制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石。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考点77】“大跃进”及其纠正
命题角度1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怎样发动的?(题型:选择题概率:10%)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增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的自信心,当时国内出现的繁荣景象使许多人认为可以出现比一五计划高得多的建设速度,与此同时,苏联成功发射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大大鼓舞了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很多国家相继提出赶超发达西方国家的奋斗目标。我国的大跃进就是在这种气氛下出现的。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这条总路线,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国家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总路线提出的“多快好省”这四个字,本来是相互制约的,但在宣传中片面地突出了一个“快”字,提出“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脱离实际的高指标,更把这条总路线引向了极端。会后,大跃进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起来。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很快便严重地泛滥开来,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综合平衡。
同时,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也开展起来了。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的体制,其基本特点就是“一大二公”。“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为四五千户的人民公社。“公”就是公有化的程度高,实行严重的平均主义,脱离了农村的生产力水平。
命题角度2 1961年中共如何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的?(题型:选择题 概率:10%)
1958年秋冬之间,党和政府逐渐发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了不少乱子,开始着手进行纠正,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毛泽东在会上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同年3月,毛泽东在广州主持起草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以后又几经修改)。“农业六十条”的贯彻执行,对于克服严重存在的平均主义,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经过1962年至1965年的三年调整时期,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地重新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考点78】“文化大革命”及其结束
命题角度 “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发展造成什么灾难?(题型:选择题 概率:10%)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是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它使中国共产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观愿望,是想为抵御帝国主义“和平演变”中国的图谋、防止国内资本主义复辟找到一条途径。但后来被林彪、江青、康生等野心家所利用。
“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对于中国共产党、新中国和中国人民来说,是一场灾难。第一,国民经济在动乱时期遭受严重损失。第二,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受迫害。第三,科学文化事业在许多方面遭到摧残,科技水平在一些领域同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第四,党风和社会风气遭到破坏。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但是,错误和挫折并没有摧毁中国共产党。它善于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最终还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彻底纠正了这些错误,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这个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对人民负责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政治上具有自我净化、自我发展的能力。
第三节 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
【考点79】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的发展
命题角度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发展中取得了那些成果?(题型:选择题 概率:20%)
(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这一时期最大的建设成就,是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从国防和国家安全的考虑出发,这一时期开展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使中国在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之后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而且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
(2)取得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新中国在核技术、人造卫星和运载火箭等尖端科学技术领域,也取得一系列重要的成就。1964年10月,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1月,第一枚中远程导弹发射成功。同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5年,可回收人造卫星试验成功。这些成就表明,中国在尖端科技领域的某些方面正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新中国从建立之日起,就把坚持独立自主、维护世界和平、实现祖国统一作为奋斗目标,努力为国内和平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1971年10月,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从此,中国在联合国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中坚力量。通过“乒乓外交”,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并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使1972年出现了对华建交热潮,推动了中国外交格局的重大变化,这为后来中国逐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创造了有利条件。同年9月,中日两国发表关于建交的联合声明。
【考点80】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做的贡献
命题角度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哪些贡献?(题型:选择题 概率:40%)
1956年以后的20年间,党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是极其宝贵的,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1)在探索刚刚起步时,毛泽东就论述了必须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基本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
(2)关于中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毛泽东首次提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中国由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仍然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3)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为此,应当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4)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坚持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大中小企业并举等“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正确解决好综合平衡的问题,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生产和生活的问题,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5)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坚持人民民主,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处理好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让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社会主义法制要保护劳动人民利益,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保护社会生产力。
(6)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实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的方针;
(7)在执政条件下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方面,毛泽东最早觉察到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的危险,号召共产党人提高警惕,同这种危险作斗争。同时,他又十分警惕党在执政以后可能产生的种种消极现象。为此,他提出: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命题角度2 改革前后两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联系?(题型:选择题或分析题概率:70%)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 洞穿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956年4-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的《论十大关系》报告中指出“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这表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共党员(2010.10)
A.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B.开始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开始找到自己的一条适合中国的路线
D.已经突破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束缚
二、多项选择题
1、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的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强调指出(2012.29)
A.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着矛盾
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决
D.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三.分析题
1..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1980年8月,邓小平会见意大利记者奥琳娜、法拉奇。法拉奇问:“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邓小平回答说:“永远要保留下去,过去毛主席像挂得太多,到处都挂,并不是一件严肃的事情,也并不表明对毛主席的尊重。”邓小平又说:“毛主席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的,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应该说,在六十年代以前或五十年代后期以前,他的许多思想给我们带来了胜利,他提出的一些根本的原理是非常正确的。”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2卷
材料2
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摘自《人民日报》(2013年1月6日)
(1)1980年,邓小平为什么强调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永远要保留下去”?(2014.36)
(2)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不能否定”的深刻内涵及其意义?
■ 经典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从1956年初开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故选项B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解析】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毛泽东以中国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
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
第二,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它们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因而不是对抗性而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
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它的解决不需要像资本主义社会那样采取剧烈的阶级斗争的方式,它可以依靠社会主义自身的力量,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
第四,在阐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毛泽东指出,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
三.分析题
(1)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并为我们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条件,为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胜利发展、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创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所以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永远要保留下去”。
(2)习近平总书记所讲这“两个不能否定”的内涵是: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相互否定。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条件。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的重要贡献,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是对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坚持的是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基本制度、根本任务、奋斗目标,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改革主要是指在内外条件、实践基础变化的条件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政策、实际工作上进行的调整。
正确认识和把握“两个不能否定”是对党的历史的尊重和珍惜,有利于增强党的历史自信,有利于增强我们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这是应对意识形态领域挑战、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就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力实现中国梦。改革开放前后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历史告诉我们,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必须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广泛凝聚中国力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