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政治史纲考点梳理及命题预测(八)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内容框架与真题分布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步骤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社会主义基本 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条件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有中国特色的向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2011.29)
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赎买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
的全面确立(2013.31)
■ 命题预测
本章主要讲述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七年的历史。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在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成为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大变化。本章的学习重点主要是: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及其经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的依据及意义。
■ 命题角度分析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考点68】新民主主义社会建立
命题角度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征是什么?(题型:选择题概率:4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前,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在局部地区建立起来的,这就是当时的各个解放区。在这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被废除,但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这时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还不具备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即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时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就已经是一个“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了。
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政治制度;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在文化上发展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考点69】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命题角度1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面临那些严峻考验?(题型:选择题 概率:30%)
新中国成立初期,也面临着许多严重的困难和一些紧迫的问题。这对于刚刚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新的严峻的考验。主要是:
第一,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第二,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第三,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第四,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命题角度2 中国共产党为应对建国后的一系列考验做了哪些工作?(题型:选择题 概率:50%)
面对建国初期的一系列考验,毛泽东把当时的情况概括为三句话:“有困难,有办法,有希望。”为了解决上述面临的迫切问题,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追剿残余敌人,摧毁旧政权,建立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继续长江以南地区的土地制度的改革,使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群众获得了翻身解放;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封建婚姻制度,使广大妇女初步获得自由平等权利;开展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基本上肃清了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反动势力。
(2)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没收官僚资本,确立起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地位,使人民政权拥有了相当重要的经济基础;开展了稳定物价的斗争和统一全国财政经济的工作;初步建立起集中统一的国家财政管理体制,以利于统一调度全国的财力、物力,集中力量办好大事。
(3)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新中国废除了帝国主义国家依据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的一切特权;收回了外国列强在中国的兵营,驻扎在中国领土上的一切外国军队被迫撤走;收回了海关的治权,中国人民重新掌握了国门的钥匙;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同苏联订立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收回旧政权丧失的国家权益的基础上,建立了平等互助的新型中苏同盟关系。
中国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的决策。彭德怀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朝两国人民及其军队经过近三年的艰苦作战以及谈判斗争,终于迫使美国代表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全世界对新中国刮目相看,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4)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1950年和1951年,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开展整风、整党运动,批判居功自傲等错误思想,进行共产党员标准八项条件等的教育,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批新党员。1951年底到1952年,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处决了犯有严重贪污罪行的刘青山、张子善(曾先后担任中共天津地委书记),使全党震动,全国人民振奋。随即又在1952年上半年发起“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这些举措对于在执政的条件下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促进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廉政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 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考点70】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命题角度1 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历史的必然?(题型:选择题或分析题概率:80%)
中共中央在1952年底开始酝酿并于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规定:“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当时,对这条总路线的内容有过一种通俗的解释:“好比一只鸟,它要有一个主体,这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它又要有一双翅膀,这就是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说:主要的任务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只有这样才可以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而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就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制度保证。这是一条“一化三改”、“一体两翼”的总路线,即社会主义建设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命题角度2 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具备那些国内外条件?(题型:选择题或分析题 概率:60%)
当时中国之所以要着力进行和可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地。而且,它对国家和国营经济有很大的依赖性,不可避免地要向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
(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以后,长期受到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外交上和军事上的严密封锁和遏制,只有社会主义的苏联能够援助中国。
总之,中国经济在20世纪50年代的最重要事件就是选择了社会主义。这是必要的、正确的历史性选择。
第三节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考点71】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命题角度 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什么成果?(题型:选择题或分析题概率:60%)
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方面要求把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作为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基本任务,另一方面又要求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以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关联而不可分离的。
从当时中国的实际出发,按“一五”计划规定展开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经过五年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到1956年,中国在工业建设上接连实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许多项零的突破。如第一座生产载重汽车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第一座制造机床的沈阳机床厂建成投产等。
(2)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1957年青藏、康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车,沟通了西藏和内地的联系。限额以上的项目,平均每天都有一个项目开工或竣工。全国城乡呈现出一派建设的繁忙景象。
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的到1957年应达到的指标,在1956年底就提前达到了。
【考点72】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命题角度1 中国共产党如何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题型:选择题或分析题 概率:60%)
1953年12月,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中,总结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经验,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点的农业合作化道路。其基本原则和方针是:
(1)在中国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在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及时将“组织起来”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
(2)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
(3)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
(4)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5)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在实现农业合作化以后,国家应努力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
在合作化运动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缺点和偏差。这主要是后期要求过急,工作过粗,形式过于简单划一,出现了强迫命令、违反自愿互利的原则以及经营管理混乱等缺点。这些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但总的来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是成功的。
命题角度2 中国共产党如何完成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题型:选择题或分析题 概率:60%)
在推进手工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是由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步骤是从供销入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生产改造。农业合作化的迅猛发展,也极大地加快了手工业合作化的步伐。到1956年底,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人员已占全体手工业人员的91.7%,手工业的合作化也基本完成了。
【考点7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命题角度1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赎买?(题型:选择题或分析题 概率:80%)
(1)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要把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扫除障碍。
(2)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政策在当时也具备了条件。采取这样的政策,考虑到既可以在一定时期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积极作用(如增加产品供应、扩大商品流通、维持工人就业、为国家提供税收等),又分析了在中国无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和平赎买有利于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并减少他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保持社会稳定。
命题角度2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的?(题型:选择题或分析题 概率:80%)
1953年9月,毛泽东明确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它有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的区别。
(1)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仍由资本家经营,它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通过订立合同等办法,在企业外部建立这样那样的联系。其形式,在工业中有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商业中有经销、代销、代购代销。
(2)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公私合营。实行公私合营以后,原来的资本主义企业同社会主义经济的联系已经不仅限于流通领域,而是深入到了企业内部,深入到了生产领域。社会主义经济在企业中已经具有决定意义的作用了。开始时,主要是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企业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即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股金红利四个部分。企业收益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资本家所得不足1/4。这种企业已经具有不同程度的社会主义性质。1955年,北京、上海、天津的一些行业先后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这些企业基本上已经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命题角度3 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的特点是什么?(题型:选择题或分析题 概率:80%)
(1)采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办法,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2)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以适当的政治安排。
命题角度4 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赎买有什么意义?(题型:选择题或分析题 概率:80%)
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的历史条件对民族资产阶级制定了一系列正确政策,在社会主义历史上第一次有效地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和平赎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对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这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设想。中国共产党把这种设想付诸实施并取得成功。从此在中国大陆消灭了剥削关系,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基础。
【考点7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命题角度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题型:选择题或分析题概率:80%)
(1) 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继建立起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地建立起来了,公有制经济基础得以确立,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真正实现了当家做主。这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的标志。
(2) 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的变革,这就使社会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
总之,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我们党创造性地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为中国以后一切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 洞穿真题
一、多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点的农业合作化道路,成功地实现了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历史经验主要有(2011.29 )
A. 国家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验
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C.在土地改革后不失时机的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D.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形式
2、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和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一基本制度的确立(2013.31)
A.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B.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C.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完成
D.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 经典解析
一、多项选择题
1、BCD【解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理,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民主革命胜利后所取得的政治条件和物质基础,制定并实行了一整套适合中国特点的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政策,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其历史经验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二,农业合作化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A项是不对的,因为在社会主义改造进行的时候,中国的生产力还比较落后,无力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来发展农业经济,而只是对农村的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正确选项为BCD。
2、ABD 【解析】本题考点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的意义。中共十六大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国度,实现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共十七大强调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生产关系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变革,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所以,ABD选项正确。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才开始的,所以C不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