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考研政治史纲考点梳理及命题预测(四)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内容框架与真题分布
北洋军阀的统治
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2014.9)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2010.9)
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早期马克思思想运动
开天辟地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和伟大意义
(2010.27)(2011.36)
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大革命的兴起(2014.10)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
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2013.27)
■ 命题预测
本章主要讲述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段历史。主要掌握三个问题: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运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而面目焕然一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与失败。
其中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已考过分析题;重点把握五四远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以及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命题形式可以是选择题也可以是分析题。
■ 命题角度分析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考点21】北洋军阀的统治
命题角度 北洋军阀政府的性质是怎样的?(题型:选择题 概率:10%)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后,统治中国的主要是北洋军阀控制的政府,时间是1912到1928年。
北洋军阀 是在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封建的买办的反动政治武装集团。他们以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作为自己的主要社会支柱,以外国帝国主义作为自己的主要靠山。许多军阀本身就是大地主,并直接经营一些官僚资本企业。
1912年至1916年袁世凯当权时,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在形式上是统一的。在1916年袁称帝败亡之后,连这种形式上的统一也维持不住了,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的局面,段祺瑞、冯国璋、张作霖等轮流坐庄。
【考点22】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命题角度1 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在哪里?(题型:选择题概率:40%)
这个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1917年1月,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陈独秀为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随之迁至北京。1918年1月,《新青年》由陈个人主编的刊物改为同人刊物。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参加编辑部并成为主要撰稿人。《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命题角度2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题型:选择题概率:40%)
《新青年》提出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即所谓拥护“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民主,既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制度,也是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科学,主要是指自然科学,提倡用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
命题角度3 五四之前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题型:选择题概率:40%)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由民主主义知识分子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1)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以磅礴的气势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
(2)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将人们从封建专制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3)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命题角度4 五四之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是什么?(题型:选择题概率:40%)
(1)当时的启蒙思想家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的必然,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2)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但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3)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他们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的坏,好就是绝对的好。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考点23】俄国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命题角度 十月革命是怎样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题型:选择题 概率:20%)
(1)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示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2)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新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这样,在十月革命以后、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思想界,就产生了一批赞成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其中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社会主义开始在中国形成为一股有相当影响的思想潮流。
【考点24】五四运动的发生和发展
命题角度1 五四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题型:选择题概率:30%)
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这个运动是在新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1)新的时代条件。它发生在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2)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在1914年至1918年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相当迅速的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力量也进一步成长起来。
(3)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4)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巴黎和会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北洋政府居然准备在这样的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五四运动由此爆发。
命题角度2 五四运动的过程是怎样的?(题型:选择题概率:50%)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三千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示威游行。学生的爱国行动受到北洋政府的严厉镇压。正当学生的爱国运动面临夭折的危险时,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
从6月5日起,上海六七万工人为声援学生自动举行罢工。工人罢工推动了商人罢市、学生罢课。随后,“三罢”斗争扩展到了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
五四运动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了。斗争的主力由学生转向了工人,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到了上海。迫于人民群众的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于6月10日释放被捕学生,并宣布罢免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6月28日,中国政府代表也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的签字仪式。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到了实现。
【考点2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命题角度 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题型:选择题或分析题 概率:60%)
由于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它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主要是:
(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线上。
(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伟大开端。之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考点26】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命题角度1在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有那几类人?(题型:选择题概率:30%)
五四运动以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蓬勃兴起,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在进步知识界中得到传播。
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
(1)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是李大钊和陈独秀。
(2)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其代表为毛泽东、周恩来等。
(3)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其代表为董必武等。
命题角度2 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有什么特点?(题型:选择题 概率:30%)
适应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需要,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掀起了一场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这个运动一开始就既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又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在实际上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应当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尽管当时还没有这样明确地提出这个命题。
【考点27】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命题角度1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有哪些?(题型:选择题概率:30%)
五四运动后,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同时,一方面中国工人运动持续发展,工人阶级急切需要找到实现本阶级意志的精神武器;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也迫切需要从工人运动中找到物质力量。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她的诞生成为时代的呼唤、历史的必然。
1920年2月,陈独秀、李大钊交换了建党的意见,相约在北京和上海进行筹建活动,史称“南陈北李,相约建党”。1920年4月,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布)远东局派维经斯基等人来华,先后在北京、上海会见李大钊、陈独秀等,介绍苏俄和俄共情况,并认为中国可以组织共产党。这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成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正式成立,陈独秀任临时书记,成员有李汉俊、李达等。这是中国第一个地方共产党组织。作为党的发起组和联络中心,它在建立全国统一的工人阶级革命政党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1920年10月,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发起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为书记。北京党组织对北方党团组织的建立起到促进作用。1920年秋至1921年春,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谭平山、谭植棠等在广州,也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此外,在日本、法国也有中国留学生组成的共产党早期组织。
命题角度2 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为建党做了哪些准备工作?(题型:选择题概率:30%)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着重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第二,到工人中去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各地早期共产党组织成立后,大力组织和开展工人运动。他们纷纷出版工人通俗刊物,如上海的《劳动界》,北京的《劳动音》和《工人周刊》,广东的《劳动者》、《劳动与妇女》,济南的《济南劳动月刊》等。第三,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中国创建统一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的条件进一步具备了。
【考点28】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与伟大意义
命题角度1 党的一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题型:选择题概率:60%)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由于受到法国租界巡捕的干扰,最后一次会议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举行。参加会议的各地早期组织的代表是: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周佛海(旅日)。陈独秀、李大钊因分别在广州、北京有事,未出席会议。包惠僧受陈独秀派遣,出席了会议。出席会议的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共产国际等;规定了党员条件和党的纪律等;规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工人。
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3人组成的中央局作为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
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命题角度2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是什么?(题型:选择题概率:60%)
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具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1)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它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是在斗争中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
(2)它是在半殖民地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强的革命性,不存在欧洲那种工人贵族阶层,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
命题角度3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是什么?(题型:选择题概率:40%)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1)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可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使中国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司令部。
(2)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革命的前途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3)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把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联结并成为其中一部分,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第三节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考点29】制定革命纲领和工农运动的发动
命题角度1 党的二大的主要成果是什么?(题型:选择题概率:40%)
1922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科学地阐明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据此,大会指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民主主义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它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这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中共二大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二大提出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采取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
命题角度2 党成立后,领导了那些工农运动?(题型:选择题概率:40%)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推动下,工农群众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1)从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中国工人阶起了第一个罢工斗争的高潮。在13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发生了包括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开滦五矿工人罢工等在内的大小罢工100余次,参加者在30万人以上。通过领导工人的斗争,中国共产党密切了同工人阶级的联系,党的自身建设也由此得到了加强。
(2)在农民运动方面,1921年9月,经过共产党人的努力,浙江萧山县衙前村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开展反抗地主压迫的斗争。1922年6月,彭湃来到家乡广东海丰县的赤山约,经过艰苦的工作,成立了农会。次年元旦,召开海丰全县农民代表大会,海丰总农会宣告成立,全县范围的农民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这种新式的农民运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也是不曾有过的。
【考点30】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命题角度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怎样形成的?(题型:选择题或分析题 概率:70%)
1923年2月7日京汉铁路罢工遭到北洋政府的血腥镇压之后,中国的工人运动转入了低潮。中国共产党由此认识到,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取得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所以在二七惨案之后,中国共产党决定采取更为积极的步骤去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
1923年6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作出了正式的决定。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孙中山主持下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在民生主义中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这样,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考点31】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及经验教训
命题角度1 大革命进行的特点与意义是什么?(题型:选择题概率:30%)
(1)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1924年,工人运动开始复兴,农民运动也有了初步开展。国共合作创办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为未来的革命战争准备了军事力量的骨干。
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国民革命军在工农群众的支援下,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先后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地区。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中国形成了历史上空前广大的人民解放运动。以湖南为中心,广大农村掀起了大革命的风暴;工人运动迅速走向高涨;国民政府进行了收回汉口、九江的英租界的斗争;上海工人更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受到严重的打击。
(2)1925年至1927年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比之以往任何一次革命,包括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群众的动员程度更为广泛,斗争的规模更加宏伟,革命的社会内涵更其深刻,因此被称作大革命。
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进行的,没有国共合作,不会在短时间内掀起这样一场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起着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没有中国共产党,不会有这场大革命。
命题角度2 国共合作破裂的标志是什么?(题型:选择题概率:20%)
北伐战争的胜利推进和工农运动的高涨,引起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恐慌。1927年3月24日,英国军舰炮轰南京,制造了南京惨案,成为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的信号。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蒋介石加快了分裂国共合作的步伐。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遭到屠杀,史称“四,一二”政变。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4、5月间,中共召开的五大虽然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强调了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重要性,但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反而对汪精卫领导下的武汉政府抱有幻想。这次大会没有担负起挽救革命的任务。1927年7月14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7月15日,汪精卫正式宣布同共产党决裂。“七·一五”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命题角度3 大革命为什么会失败?(题型:选择题或分析题概率:70%)
国民革命尽管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统治,锻炼教育了各革命阶级,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群众中的政治影响,推动了东方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和亚洲人民的觉醒。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1)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刚刚兴起的革命联合力量,敌我力量悬殊太大。
(2)革命统一战线内部矛盾复杂多变,国民党内部不断分化,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分裂统一战线,使革命力量遭到严重损失。
(3)共产国际及其驻中国代表指导上的失误。
(4)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上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没有认识到革命政权、争取革命领导权、武装斗争、提出土地纲领等问题的重要性,还不善于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
命题角度4大革命的胜利和失败,为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留下了那些宝贵的经验教训?(题型:选择题或分析题概率:70%)
(1)国民革命时期的历史证明,国共合作的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国共两党关系的状况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进步。第一次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高潮,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国共两党合作,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进步,有利于中国革命的发展,也有利于两党自身的发展。国共合作破裂,使中国革命遭到重大挫折。
(2)国民革命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必须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制定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
(3)中国革命必须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这个时期的后期,由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领导权,主张与资产阶级只联合不斗争的策略,使革命遭到严重挫折。
(4)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只有把广大农民充分地发动起来,才能从根本上动摇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基础,才能有力量去克服资产阶级的动摇性和不彻底性,并有效地对付资产阶级的叛变。
(5)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要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正是由于缺少一支强有力的人民军队作为革命的坚强后盾,党也就未能对资产阶级的叛变,组织及时和有效的反击。
■洞穿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在中国最早讴歌十月革命、比较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2010.9)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瞿秋白
2.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他在该刊发刊词中宣称,“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此时陈独秀把主要注意力倾注于思想变革的原因是(2014.9)
A.他认为批评时政不利于改造青年思想 B. 他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了怀疑
C. 他对政治问题不感兴趣 D.他认定改造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
3.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究其原因,是由于新三民主义的政纲(2014.10)
A.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
B.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北洋军阀
C.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D.把民主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
二.多项选择题:
1.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中国革命从此焕然一新。从此中国革命有了(2010.27 )
A.正确的革命道路
B.科学的指导思想
C.坚强的领导力量
D.崭新的奋斗目标
2.1925至1927年的大革命规模宏伟,内涵丰富,与辛亥革命相比较,其不同点在于(2013.27)
A.它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
B.它广泛而深刻地发动了工农群众
C.它的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D.它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组织下进行的
三、分析题(2011.36)
1、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一.材料1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这90年里,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
材料2
最近,有一本名为《苦难辉煌》的党史专著,颇受广大读者欢迎。
在这部著作中,作者一再追问: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几十个人,仅仅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就打败了强大的对手,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历史给国民党很多机会,却只给共产党很少机会,但是共产党抓住了这仅有地机会,实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这又是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从几十人的小党发展到今天7000多万人的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南昌起义后剩下不到800人到今天的威武雄狮,党和军队为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来自哪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力量来自哪里?
作者回答:我们拥有一批顶天立地的真人。他们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只为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信仰。
摘编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二.(1)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大事变?
三.(2) 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历程,说明“主义”和“信仰”是怎样成为“力量”的?
■典解析
四.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本题考查在中国最早讴歌十月革命、比较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人物。十月革命以后,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李大钊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比较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因此,正确答案是选项B。
2.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五四之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特点。中华民国的成立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反思中认识到要确实改造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启蒙运动。陈独秀等人认为,改造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所以,D选项正确。
3 A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有共同的纲领。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这个新三民主义的政纲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所以,A选项正确。
五.多项选择题
1.BCD【解析】本题考查的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时虽然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比较弱小,但拥有马克思主义这个最先进的思想武器。党所提出的纲领和奋斗目标,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代表着中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充满着生机和活力,预示着中国的光明和希望,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并不意味着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辛探索,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CD。
2.BCD【解析】本题考点是国民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的区别。辛亥革命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国民大革命因为国共合作,广泛的发动了工农群众,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广泛动员了工农大众,提高了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威望。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都发动了武装斗争,A选项是相同点,BCD选项正确。
三、分析题
1、(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终于有了科学的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中国人民就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即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与国民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播撒了革命的火种。在大革命失败后,又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建立了自己的军队,进行工农武装割据,终于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成功的指导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主义”和“信仰”才变为“力量”的,中国人民相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功。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虽然历经第五次反围剿,长征的失败,但仍然矢志不渝,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不断的发展壮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先后进行了三反、五反、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等工作,并于1953年制订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总路线,开始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最终中国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并在此基础上,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③虽然历经了大跃进、文革的波折,但是中国共产党人终于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邓小平同志做出了中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为此,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生产力。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