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过去:品味点滴—记我的考研生活
说来惭愧,自复试通过后我已经逍遥好久了。我是个健忘的人,很多过去的回忆都淡忘了, 所以突然想写点什么,让我重拾下考研曾经的点点滴滴。当然,要是能给大家一点用处那就锦上添花了。预热阶段
我是很早就决定考研的,大概是大一。当时高考的时候贪玩,天天抄卷子,晚上一看书就瞌睡,结果自食其果,只考上了普通二本。爸妈让我复读,我不愿意,实在不想做重复的事情,理由就是“到时候考个研扳回”。当然这只是口头说说,一点行动都没付出。听别人说最早大三再准备,我就更有理由逍遥自在了。大二的时候我喜欢上了CSS,设计之类的,凡事都该讲个度,可惜那时候我超过了度,整天爬在网上,现在想起那时候真是颓废,有哪个女生像我那样爱上网的啊。
就这样没心没肺地混日子啊,到大二下学期的时候,某考研机构到我们学校宣传,我就屁颠屁颠地和室友去听了,前面的我记得的不大清楚了,反正印象中那几个老师挺有激情,(印象深刻的是——那老师一激动,拍桌子水杯都要震翻,我突然就想起这老师小时候拍画牌一定很牛)。不过最令我振奋人心的是——最后抽奖环节——从小一分钱没捡过的我竟然。竟然中了一等奖。那个兴奋啊。
于是那个夏天我去听了免费的数学基础班,刚开始呢,带个小本本,记得忒有劲。后来。因为我们学校考研数学那三本书每本后面都没有上,我就听天书了,什么都不懂,就在那仰着头崇敬地看着老师,盼着赶紧下课。我对不起这些老师啊,虽然我后来几乎就没听懂过,但是我得说下老师还是挺不错的。
准备阶段
自那个辅导班上完后,我又开始过以前的那种生活。匆匆大三的一大半就不知不觉地溜过去了,到了大三下,一时间学校里广告劈天盖地的席卷来,每个上面都赫然地写着2011考研,我才明白了,来了,终于来了。那时候春暖花开,却传来个灰暗无比的消息。——上届金融系考的很糟糕。虽说是别人成绩,但当时对我们影响还是有相当的。借用点专业词汇来说,虽说有理性预期的概念,但大家还是偏向适应性预期点。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我不敢报好学校了。但我又不甘心了,仿佛失去激情了,我所做的只有是看公共课。准备阶段的我是很彷徨的,没有明确目标,学习也是两头热,效率很低,但那时候唯一最大的收获就是借着平时上课看单词,单词量有了积累。我在7月后没怎么看单词还能记住些,这应该归功于上半年的单词记忆。听别人说,暑假是考研的黄金时期,成败在此一举,反正是说的神乎其神的,我也跟着大家,第一次掏钱报了数学强化班。效果嘛,只能这么说,每个人不同,有人适合老师带着学,我可能没有提前预习 后来复习的习惯,得到的补课结论就是——我的黄金时期被我浪费了,还有就是我再也不报班了。 分页标题#e#
实战阶段
在暑期我最终锁定了一个学校,理由说起来太天真。一直生长在内陆的我从小就向往大海,地理因素在我选择学校的时候占了至少百分之三十的因素。然后就是专业课书少,先不管卷子难度,至少我喜欢量少的。再后来综合各方面因素,我最终决定了它。既然选定了,我就不再分心了。那时候还经常看到论坛有人再问XX与XX哪个好,突然觉得这种帖子没有意义了,既然决定了,就别老被其他的影响。
9月回校,到自习室,明显感觉大家的神经都绷紧着。看着他们发奋学习的样子,我想到浪费的暑假,糟糕的数学,停滞不前的外语,还未复习的政治,突然感觉好没信心,真的。我逃离了黑压压的自习室,回到寝室看书。
10月我决定正式逃课,回到家里复习,相比自习室那黑压压的氛围,我觉得家里面的自由更适合我。9月的时候我做了一套政治真题卷,错的那叫——惨不忍睹。我当时气得就想把卷子给窝了——看我这焦躁的啊。10月我有了改变,我开始相对淡定的看考研。不急于求成,想着尽力就行了,晚上11点后学习感觉累的时候,看看轻松的电视节目。
离考试时间也没那么多了,我没有精力推敲其他出版社的书,就着真题做了很多遍。有许多人说,卷子留在最后做。为啥呢?就想测下分数。我当时只留了一套卷子,剩下的都分章节做了。其实想下,测分数没啥意义,关键弄懂就行了。
政治我是从10月正式复习的,每天就是保证看红宝书几章(因为时间有点紧,我就只看重点了),然后对应着看张剑那款红宝书真题。一直到考试前,我共认认真真地看了3遍。看到重点,就把它画下来,后来熟悉的就不用看了,着重看划线的。这样书就慢慢看少了。总之这3遍收获还是挺多的。 当然大家如果之前准备充分的话,时间充裕的话可以看看新闻。我就因为没有看时事政治,结果这类题目全错,要不整个八十多分也好听啊。
专业课,我买了绿皮书和伊伯成的蓝色壳简明教程,我挺喜欢复旦出版的书,感觉写的很有条理,对应着在书上也自己做了很多笔记。专业课我花费了很大精力,但考的不高,说实话,当时看到分数还是有点失望的。
英语——最大的收获就是,所有科目都是相通的。虽然在7月后没怎么复习,但是经过认真复习政治和专业课后,阅读理解1月做的时候感觉水平上来不少。还有就是阅读理解感觉老是有几个答案模糊的时候,一定要坚定自己的选择,不要怕选了这个会不会那个对了。还有就是作文,一开始我是那种拿着笔怎么也写不出的那种,写作文忒痛苦。背书没啥用,还是写不出。后来10月的时候我每天写一篇,写完后对着范文学习,记住精彩词汇和句子。慢慢的我竟然喜欢上了写作文,写作文便没有那么困难了。 分页标题#e#
数学——不说了,我花了很多很多精力,考的还是不高。从小就怕数学,不过这次我尽力了,我就这能力了。
考试
撑到1月15号,我走上了考场,原本以为会很紧张~结果却很平静。在考之前我就想过很多结果。要是真考不上,那就找工作呗。即使工作找不到满意的,简简单单也能诠释生活的美。其实,这只不过是场考试,没必要整的就跟上战场一样。15日考的感觉还好,政治,的不会的,课内的课外的我都写了,充分发挥我废话的功夫。回家上网,结果。不小心看到了旁边英语答案已出,跨专业什么机构的答案。我实在忍不住,点了进去,泪奔啊,约莫40不知道可到,当时心就冷了,跟爸妈说考试没有戏了。不过现在想起来那时候我还真“坚强”啊,至少啊——没有怎么影响第2天考试。为啥?记得老师以前说过沉没成本的概念,真的很感谢他。
当然我是想告诉大家,在你考完第一天回来,最好还是不要上网,上网也不要看答案。后来考完,发现N版本答案,才知道那答案原来是错滴~真害人啊。
第2天的数学考试,真是“惊心动魄”啊,我粗心的毛病发挥的淋漓尽致。首先那天早上我抠试卷袋抠了好久,终于抠开了,突然发现舌口不见了,原来拆错方向了。因为自动铅笔搞忘带了,我就整那个粗黑铅笔算啊算,发现有一题,MS不难,我洋洋洒洒把它写完,心定神怡,突然。突然。发现位置写错了。满满一页啊。于是我开始用透明胶粘啊粘。沾了两下,嗤——彻底通了,而且样子极其“惨烈”。我当时的心情是极其复杂的,没啥感觉,就觉得数学完了。好吧,完了就完了,能考几分就几分吧。说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无论你在考场上遇到什么事情,也不要惊慌哈,已经发生的就全当做沉没成本了。
出分数
其实我一直很淡定的,可是后来看到许多学校先出,N多高分在论坛晒分,我终于不淡定了。那时候我心里对分数很悲观,考多少分我都考虑过了。还记得那天我早上起来打开学校网站,看到可以查询了,战战兢兢的输了准考证号码。三百九十多,内心那个鸡冻啊,但一看排名,懵了~都排到计划外了,按差额复试能进,但是排后面,说的不好听,就是大家通常说的可能去当炮灰。那感觉就像刚被抬到高空突然又被扔下来那样。
人在边缘总是脆弱些。网上就有人说别去复试,没有熟人认识,分数考的不高,复试几乎没戏;或者就说 人家复试要看本科学校的。当时就心灰意冷了。我承认那时候我受影响了。我所做的就是快点联系调剂,得给自己留个后路。对擦边分,我给的第一个建议就是——擦线分一定要同时准备调剂,我得感谢这些愿意收我的调剂学校,它们给我在心理上减轻了许多负担。第二个建议就是别听别人在网上乱说,一定要好好准备复试,一切皆有可能。 分页标题#e#
至于复试,就是尽力+别紧张+课本+关注新闻。那天当老师把调档函交给我手中的那一刻,我知道这一切终于全部结束了,原本会以为我会情绪激荡,结果——我却出奇的平静。我从没想到过这一切会变成现实,我得承认自己真的很幸运。感谢所有给过我帮助的人还有好运气。
总结
1.考研没有那么可怕,平常心对待。车到山前必有路。尽力而为就行。
2.学习要戒躁戒躁。不要老想着对几个错几个,考多少,每天把不会的弄懂就行了。
3.亲情,友情帮助了我很多。朋友之间相互鼓励,争取和朋友一起实现梦想。我和室友今年就一齐考上了同所学校。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要经常受别人影响。
5.最后祝福大家都能有好运。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