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山东财经大学管理学考研试题(一)答案
201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模拟试题(一)答案解析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专长权,感召权,法定权,奖励权,强制权
2、魅力型,变革型
3、加强型战略,一体化战略,多元化战略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 组织文化是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
2、核心资源,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3、动态网络型组织是一种以项目为中心,通过与其他组织建立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等业务合同网,有效发挥核心业务专长的协作型组织形式。
4、授权就是组织为了共享内部权力,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而把某些权力或职权授予下级。
1、彼得原理,在实行等级制度的组织里,每个人都崇尚爬到能力所不到的层次。由于组织中经常有些管理人员提升后不能保持原先的成绩,因此可能给组织带来效率的大滑坡。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5 BBCAC 6-10 ACBBB
四、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多选或者少选均不得分)
1,ABC 2,ACD 3,ACD 4,BCD 5,ABC
五、判断对错题(每题1分,共10分;请在题后括号内写明“对”或“错”)
1-5 √××××6-10×××√×
六、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1)工作定额。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科学地确定工作定额。
(2)标准化。操作方法、工具、设备、环境的标准化。
(3)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4)挑选和培训“第一流的工人”。
(5)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泰罗(科学管理之父),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代表作为《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追随者有吉尔布雷斯夫妇(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甘特(甘特图)等。
2. (1)在对待变革的态度上,传统组织认为,只要还管用就不要改变它;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如果不变革那就不管用了。
(2)在对待新观点的态度上,传统组织认为,如果不是产生于此时此刻就拒绝它;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如果产生于此时此刻就拒绝它。
(3)在关于谁对创新负责上,传统组织认为,创新是研发部门的事;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创新是组织中每位成员的事。
(4)传统组织的主要担心是发生错误,而学习型组织的主要担心是不学习不适应。
(5)传统组织认为产品和服务是组织的竞争优势,而学习型组织认为学习能力、知识和专门技术是组织的竞争优势。
(6)在管理者的职责上,传统组织认为,管理者的职责是控制别人;而学习型组织认为,管理者的职责是调动别人、授权别人。
3、环境因素:环境的稳定性,市场结构,买卖双方在市场的地位;
组织自身的因素:组织文化,组织的信息化程度,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模式;决策问题的性质:问题的紧迫性,问题的重要性;决策主体的因素: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个人能力,个人价值观,决策群体的关系融洽的程度。
4、
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的,假设作为决策者的管理者是完全理性的。古典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决策者要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决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层级结构,以确保命令的有效执行;决策者进行决策的目的始终在于使本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行为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1)人的理性是有限的;(2)决策者识别和发现问题中容易受知觉上的偏差的影响,在对未来的状况做出判断时,直觉的运用往往多于逻辑分析方法的运用;(3)由于受决策时间和可利用资源的限制,决策者选择的理性是相对的;(4)在风险型决策中,与经济利益的考虑相比,决策者对待风险态度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5)决策者在决策中往往只求满意的结果,而不愿费力寻求最佳方案。
七、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主要有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征,结构变量,组织文化,问题强度。
(1)道德发展阶段
前惯例层次:遵守规则以避免受到物质惩罚;只在符合你的直接利益时才遵守规则。惯例层次:做你周围的人所期望的事;通过履行你允诺的义务来维持平常秩序;原则层次:尊重他人的权利,置多数人的意见于不顾,支持不相干的价值观和权利;遵守自己选择的道德准则,即使这些准则违背了法律。
(2)个人特征
每个人在进入组织时,都有一套相对稳定的价值准则,除价值准则外,还有两个个性变量影响着个人行为:自我强度:用来衡量一个人的信念强度控制中心:用来度量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3)结构变量
好的组织结构有助于管理者道德行为的产生;提供正式有力的指导的结构会促进道德行为的产生,如规章制度、职务说明书等。在不同的结构中,管理者在时间、竞争成本等方面的压力也不同。压力越大,越可能降低道德标准。
(4)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强度也会影响道德行为。最有可能产生高道德标准的组织文化是那种有较强的控制能力以及具有承受风险和冲突能力的组织文化。在弱组织文化中,管理者可能以亚文化准则作为行为的指南。
(5)问题强度取决于以下六个因素
某种道德行为造成的伤害(或利益)有多大?有多少人认为这种行为是邪恶的(或善良的)?行为实际发生并造成实际伤害(或带来实际利益)的可能性有多大?在行为和其预期后果之间的时间间隔有多长?你觉得行为的受害者(或受益者)与你挨得有多近?道德行为对有关人员的影响的集中程度如何?
2、
德鲁克在1954年提出: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
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领导并以此来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
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使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统一起来制定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责任,并以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各自贡献的准则。
每个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人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也是这个管理人员或工人对总目标的贡献
管理人员和工人是依据设定的目标进行自我管理,他们以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而不是由上级来指挥和控制。
企业管理人员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
3、
(1)外部竞选。优点:具备难得的“外部竞争优势”;有利于平息并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能为组织输送新鲜血液
局限性:外聘者对组织缺乏了解;组织对他缺乏深入了解;对内部员工的积极性造成打击
(2)内部提拔。优点: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有利于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缺点:可能会导致“近亲繁殖”;可能会引起同事间的矛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