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自学网 发表于 2016-7-23 11:14:25

2012年经济学考研题型命题规律及应对策略

点击进入>>>2012年考研模拟试题精选及历年考研真题汇总
   点击进入>>>2012年考研模拟试题精选及历年考研真题汇总
   点击进入>>>2012年考研招生简章大全|免试生招生|考研参考书目|2012考研大纲预测
  一。经济学专业考试的主要题型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在题型方面有大致相似,但由于科目性质会有不同侧重,共同题型有判断题、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和计算题六种。微观经济学由于研究家庭和企业这种个体最优选择行为,理论趋于成熟,数学应用较多,所以微观侧重于计算题。宏观侧重于整体经济的走势分析,侧重于定性分析,故宏观经济学侧重于论述题,兼有少量的关于经济体核心变量的计算。
  二。经济学各题型命题规律分析
  1.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五种题型中,一般来说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题是各高校主要考察题型。考察最为基础的核心专业知识,考察学生对经济学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论述题则通常综合性比较强,一般会涉及到国际国内的一些热点问题,考察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以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2010年宏观经济学试题为例。宏观经济学全部为论述题,第一题考察了一个采用浮动汇率的小型开放经济遭受冲击之后,要考生分析该国的汇率、产出、投资、净出口、经常账户余额的变化情况。从该题目可以看到,该题目考察的变量几乎涵盖了经济体所涉及到的全部核心变量,综合性较大,要就考生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第二题考察了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短期与长期的关系。通货膨胀和失业率是监控经济运行的两个关键变量,而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确定总供给曲线的关键,也是宏观经济中需要掌握的基本变量,体现了对考生基本概论准确掌握的情况。第三题考察了自然失业率模型、第四题考察了供给学派与凯恩斯学派的观点差异,第五题考察了solow增长模型、第六题考察了货币需求模型,后面这五个题目基本都是宏观经济学理论非常基础的东西,但这些基础的理论如果没有扎实的把握是难以做出理想的回答,所以辅导专家建议广大考生要打好坚实的基础。
  2.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五种主要题型中,判断题、名词解释、选择题主要考察考生对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题目相对来说会比较容易。问答题在微观经济学中则较少出现。微观经济学一种最重要的也是考生感觉最有难度的试题当属计算题,计算题分为了单变量计算题和多变量博弈计算题。单变量计算题主要集中在求个体或单个企业的最优化,这些题目一般相对简单,辅导专家认为考生只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就足以解答。
  多变量博弈计算题,主要是考察微观经济学中博弈论的知识或者是寡头市场模型,如古诺模型,斯塔克尔伯格模型,博特兰模型等,对于这种题目,考生一定要学会分辨优先考虑的变量和最终考虑的变量。一个基本的方面就是,如果有博弈互动情况,在考虑自身最优化的同时,一定先考虑他方的最优选择,然后在他方最优的情况下选择自己的最优。

kyfive 发表于 2016-7-23 12:38:38



  3.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整个考研政治各学科中理论性最强的一个学科。这部分内容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个是它的理论性,在考研政治试卷涉及的各个学科中,它是理论性最强的一个学科。它所阐述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包括列宁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理论分析,它的各个章节、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着比较严密的逻辑关系,构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另一个是它的一般性,它虽然是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但其中的许多内容都具有一般性,即对于社会化大生产、对市场经济是完全适用的,可以用来分析说明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某些问题和现象。 
  考虑到上述两个特点,尤其是考虑到近年来考纲中《政治经济学》部分内容变动较大,增加了许多知识点,本学科在试卷中的分值也有所提高,辅导专家建议同学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这一学科的内容时,应特别注意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要注意对本学科中各章节所阐述的基本理论、概念、范畴、规律和观点的全面系统把握。由于本学科自身的理论性比较强,概念、观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比较紧密,考生在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全面系统准确地理解有关的知识点。事实上,在每年政治试卷“政治经济学”这一学科的试题中,有相当一部分(约25%)属于直接考查基本概念、范畴和规律;甚至某些主观性试题的回答,也要求以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为基础,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的有关理论和知识,去分析说明现实经济运行中的现象和问题。
  2.对某些重要的概念、范畴和规律,要力求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即不仅要知道概念、规律本身的含义,还要进一步把握这些概念、规律本身的来龙去脉,了解这些概念、范畴、规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是因为,在历年政治考研试卷中,政治经济学部分的试题,往往并不是简单地考查某个概念、范畴和规律,而是把几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范畴放在一起,要求考生分析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一点在多项选择题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而多项选择题往往又是难度最大、最容易失分的一个题型。 
  3.要在平时学习中就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即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现象、问题以至党的有关方针政策。由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这部分内容本身就具有一般性,可以用它来分析、说明和指导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并且近年来考纲中还增加了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因此,在试卷出题时,往往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现象和问题。例如,在2001年试卷中有一道材料题,要求运用价值规律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邯钢成功的经验及其原因。又例如,在2002年理科试卷中有一道材料题,要求考生运用经济全球化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我国应有的基本对策。
  4.要注意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融会贯通。近年来考研政治试卷命题的一个明显趋势,是往往给出一个或几个材料或观点,要求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分别加以分析和说明,考生要重视这一命题趋势。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来说,要特别注意它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有关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部分的联系。预计今后试卷中有相当一部分试题,会要求考生综合运用这两个学科中的有关知识、原理去加以分析说明。这是因为,我们现在从事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是以发展市场经济为导向的,它必然要求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自身的规律办事,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就是在分析和阐述市场经济运行一般规律和相应的概念、范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2年经济学考研题型命题规律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