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考研 发表于 2016-7-4 11:43:20

2011年浙江师范大学体育综合考研真题

  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A卷)
  科目代码:346科目名称:体育综合
  适用专业:045200体育硕士专业学位
  提示:
  1、请将所有答案写于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的不给分;
  2、请填写准考证号后6位:____________。
  第一部分运动训练学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决定周训练计划内容结构的主要依据是实现训练目标的需要和__________。
  A竞技状态培养的需要  B不同负荷后机体的反应及恢复状况
  C动作技能形成与发展的需要  D产生训练适应的需要
  2.__________是运动训练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A技、战术训练课 B身体训练课  C综合训练课   D训练课
  3.训练大周期是以参加重要比赛获得满意成绩为目标,以__________的阶段性特征为依据而确定和划分的。
  A超量恢复积累B运动员竞技状态发展过程
  C运动训练组织实施D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
  4.战术意识亦称__________。
  A战术素养  B战术知识    C战术观念    D战术思维
  5.运动训练中的“高原现象”一般发生在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的__________阶段。
  A基础训练    B专项提高    C最佳竞技    D竞技保持
  6.匀速持续训练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发展__________供能能力为目的的训练方法。
  A磷酸盐系统B糖酵解代谢系统
  C有氧、无氧混合供能系统D有氧代谢系统
  7.体能由__________三个彼此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因素构成。
  A技术、战术、素质B器官、系统、组织
  C身体形态、机能、素质D基本活动能力、身体能力、素质
  8.周期安排原则是依运动员机体的生物节奏变化规律,__________规律,以及运动竞赛安排的周期性特点,按一定的动态节奏循环往复,逐步提高地安排训练内容和负荷量度。
  A运动训练过程的多变性B人体机能能力的超量恢复
  C竞技状态形成与发展的周期性D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
  9.__________是运动训练过程的出发点。
  A运动员选材B运动员的现实状态  C训练目标  D训练计划
  10.模式训练法以__________为控制依据。
  A训练目标    B训练内容    C竞技能力D训练模型的指标体系
  二、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对的打“√”,错的打“×”)
  1.周运动负荷的加大是赛前训练周负荷变化的基本特点。()
  2.周训练计划通常采用两段结构的方式进行安排。()
  3.在安排比赛周训练内容时,应把无氧代谢训练、速度训练等高强度训练内容安排在赛前1~2天的训练中。_    ()
  4.少年儿童不宜进行大强度力量训练。 ()
  5.特长技术是运动技术的灵魂。()
  6.现代运动训练负荷的极限性要求每堂训练课都对运动员施加极限运动负荷。 ()
  7.战术意识是战术内容的核心。()
  8.在安排综合内容训练课的基本部分的内容时,应把对其他练习产生良好影响的内容放在前面。     ()
  9.动作难度是反映负荷强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10.运动员比赛中的消极情绪是运动员在激烈竞争的刺激下对超限心理负荷所产生的一种失常心理体验。     ()
  三、简答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简要分析竞技需要原则的科学基础。
  2.间歇训练法由哪些要素构成?请设计一个高强性间歇训练方案。
  四、论述题(共1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
  1.您认为一般运动训练学的理论体系应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
  第二部分学校体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颁布的时间是__________。
  A1988年  B1998年  C2000年  D2003年
  2.下列哪项属于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__________。
  A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
  B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教学环境
  C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D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课余活动
  3.衡量学校体育目标完成的最终标准是__________。
  A条件目标    B过程目标    C效果目标    D教学目标
  4.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学生应达到的总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的通称是__________
  A领域目标    B水平目标   C教学目标    D课程目标
  5.体育课程编制应考虑的基本因素之一是__________。
  A经济发展__________B学生因素    C教育需求    D学校环境
  6.体育课程实施的几种态度是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与__________。
  A继承取向B转变取向    C创生取向D转变取向
  7.课时计划也称__________。
  A年度计划    B教学进度 C单元计划    D教案
  8.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主要有__________、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方面。
  A情绪B学生的认知水平 C学习的动机D体能
  9.运动技能形成的第一个阶段是__________。
  A自动化阶段B认知与定向阶段 C联系形成阶段D泛化阶段
  10.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特点是:目的任务的多向性、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__________。
  A目的任务的广阔性       B组织形式的灵活性
  C组织形式的固定性       D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二、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发展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 ()
  2.目前国家规定在小学、初中阶段要开足3节体育课。 ()
  3.提高学校的运动队水平是检查学校体育工作成效的最重要指标。 ()
  4.体育教师首要职责是搞好课外体育活动。 ()
  5.体育教师进修的主要性质是短期培训。()
  6.学生体能的发展主要分为快速增长期、慢速增长期、稳定期。 ()
  7.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也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一个部分。 ()
  8.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是体育课与社区体育。 ()
  9.纠正错误动作方法是体育教学中的一种教育方法。 ()
  10.在初中某节体育课中,可以同时安排快速跑内容与跳远内容。 ()
  三、案例分析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在某节体育课中,教学内容是“挺身式跳远”,该课的教学重点是“空中挺身动作”,请安排出这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与练习步骤。
  2.在体育课合作学习中,往往还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小组一片安静,小组成员各不作声,不参与讨论,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所措,多数学生一言不发,心甘情愿当听众,只有个别学生滔滔不绝,成了他的“一言堂”。针对这种现象,请分析出现的问题所在?应如何改进?
  四、论述题(共1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
  1.分析中小学贯彻中央7号文件中“每个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计划的问题、困难与对策。
  第三部分运动生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__________。
  A静息电位    B局部电位    C动作电位    D阈电位
  2.以下属于以缩短收缩为主的运动是__________。
  A手倒立     B下坡跑     C直角支撑  D挥臂扣球
  3.外界环境与血液在肺部实现的气体交换称为__________。
  A外呼吸     B内呼吸     C肺通气     D组织换气
  4.赛前状态是人体在比赛或训练前某些器官系统产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
  A人为建立起来的人工条件反射   B自然形成的条件反射
  C自然形成的非条件反射     D人为建立的非条件反射
  5.传导兴奋最慢的部位是__________。
  A窦房结     B房室交界    C心房肌     D心室肌
  6.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
  A维持血浆的渗透压       B使血液有一定的粘滞性
  C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D参与防御与免疫功能
  7.如果影响血压的其他条件不变而心率增加,则主要是__________。
  A收缩压增加            B舒张压增加
  C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增加       D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减小
  8.视杆细胞的特点是。
  A对光的敏感度低         B感受强光刺激
  C能辨别颜色           D其功能与维生素A的营养有关
  9.短时间、高功率的运动项目如短跑、跳跃、投掷等主要依靠__________。
  A磷酸原系统供能          B.乳酸能系统供能
  C有氧氧化系统供能         D.无氧酵解系统供能
  10.能感受肌肉长度变化的感受器是__________。
  A.腱器官     B肌梭      C视网膜     D囊斑
  二、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在完成定量负荷的生理反应比缺乏训练的人高。    ()
  2.时值越小,说明组织的兴奋性越低。     ()
  3.肌肉缩短或舒张时,肌丝本身结构和长度也随之发生变化。     ()
  4.胆汁中有很多重要的消化酶,对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主要是胆汁中的消化酶在起作用。()
  5.血液主要以物理溶解的形式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
  6.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    ()
  7.最大吸氧量是反映人体有氧耐力的生理指标。     ()
  8.颈紧张反射中枢位于延髓。     ()
  9.适当的准备活动和良好的赛前状态的共同之处为缩短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 ()
  10.动力性运动时,主要表现为收缩压的升高,而舒张压升高并不明显。    ()
  三、简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快肌和慢肌两类肌纤维的形态、代谢、生理特点。
  2.简述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
  四、论述题(共1小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
  1.何谓肥胖,判断人体是否肥胖有哪些方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1年浙江师范大学体育综合考研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