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6-7-14 16:03:02

2012考研英语阅读理解考前模拟题答案解析

2012考研英语阅读理解考前模拟题:http://www.kuakao.com/pub/english/viewnews.php?itemid=69033
  卷一答案解析
  Section ⅡReading Comprehension
  Part A
  21. [答案] the progress of civilization greatly influences the role definitions of sexes.
  [注释] 细节理解题。本题问:直到最近我们才意识到什么?第1段第2句写道:“但是直到最近我们才意识到,每一种性别的本性是很难说清楚的,并且定义是按照我们所知道的不同文化,即科学发现和思想革命,在发展的。”由此可见,“文明的进步对男女性别作用的定义有很大影响”符合上述句意。there is almost no clue to the identity of both sexes(几乎没有线索来确定两种性别的本性)属概念偷换,故应排除。the role distinction between different sexes is conspicuous(不同性别所承担的工作差别是显而易见的)属正反颠倒,故不能入选。the different definitions of sexes bear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性别的不同定义对文化的发展产生影响)属前后颠倒,故不能入选。
  注意:pin down确定;清楚说明。
  22. [答案] ideas about the roles of women have been changing.
  [注释] 推理判断题。本题问:从第一段可以推理,为什么现在妇女可以从事一种职业?第1段最后两句写道:“不能认为我们的本性在社会的或生理的方面来看是不可改变的。随着我们接近21世纪初,生物学和遗传学方面所取得的巨大进步正在从根本上对属于每一种性别的角色、职责和特征提出挑战,可是在不到20年以前,上述观点还被认为是‘无可争辩的。”由此推理,现在妇女可以从事一种职业,因为有关妇女角色的观念一直在改变。故应选。 the change in sex roles is out of the question(性别角色的改变是不可能的)具有较强的干扰性。out of the question意为“不可能的”。有的考生之所以选是因为把out of the question错误地理解为“毫无疑问的”。 the expansion of sciences scarcely remolds the women‘s roles(科学的发展几乎没有改变妇女的角色)属正反颠倒,故不能入选。
  注意:通过词汇手段增强干扰是当前命题的一种趋势。
  23. [答案] prevalent.
  [注释] 细节归纳题。本题问:作者认为,20世纪60年代以前西方的性别歧视状况如何?第2段一开头作者写道:“我们可以有把握地说,除了个别例外,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对男女性别的定义和他们各自的作用一直没有变化。”接着,作者对此进行了阐述,最后说,“妇女在家生儿育女。男子外出谋生养家,恪守职责,和平时期,以付家需,战争时期,奔赴疆场。”综上所述,男女并不平等。可见,20世纪60年代以前西方的性别歧视普遍存在。故应选prevalent(普遍存在的;盛行的;流行的)。preferable更可取的;presumable可假设的;precedent先前的;均不合题意。
  24. [答案] some different sex identity is acquired.
  [注释] 推理判断题。本题问:根据第4段,作者似乎还想说明什么?第4段第1句写道:“不同性别所承担的角色是根据适合于每种性别的‘地方所决定的。”作者谈到了男女的不同“place”。接着作者说:“This sex-based division of the world (private and public) gave rise to a strict dichotomy between the attitudes, which conferred on each its special identity.”(这种根据性别对世界[个人的和公共的]的划分产生了两种严格不同的态度,因而赋予每一种性别所特有的特性。)可见,在作者看来,某种不同的性别特性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因划分了“地方”而逐渐形成的。紧接着,作者对其观点做了阐述。因此,“某种不同的性别特性是后天获得的”是作者似乎要说明的。
  注意:文中所说的“地方”实际上是指“工作岗位”。
  25. [答案] Wish to claim their rights and freedom.
  [注释] 细节辨认题。本题问:按照作者的看法,下面哪一项是妇女参加工作的最重要的原因?最后一段最后一句写道:“最重要的,对于所有妇女来说,工作总是和渴望独立有关的。”可见,“希望得到她们的权利和自由”符合上述句意,因为此处权利与自由即为独立之意。
  26. [答案] the consumers’confidence in the economy.
  [注释] 逻辑结构题。本题问:作者为什么在第一段中提到“消费者分期付款债务的增加”?作者在第1段第2句中提到:The revival in consumer confidence was reflected in the higher proportion of incomes spent for goods and services and the marked increase in consumer willingness to take on installment debt.从句子前后的逻辑关系可以看出,“消费者分期付款债务的增加”反映了他们对经济发展的信心。故应选。、、孤立起来看似乎都有道理,但从段落内部的直接逻辑关系来看似乎是答非所问,故应排除。这种逻辑结构题常考,是近年考研命题的一大特点,考生务必注意:解这类题时切忌凭常识答题,而应密切注意细节之间或论点与论据之间具体的逻辑关系。
  27. [答案] the causes of business development for the period.
  [注释] 段落主旨题。本题问:第2段主要讨论什么?第2段第1句写道:The bases of the business expansion were to be found mainly in the stimulative monetary and fiscal policies that had been pursued. (商业发展的基础主要可以从刺激性的货币政策和财务政策中看到。) 可见第2段主要讨论the bases of the business expansion,选项符合此意。、、均有片面性,没有概括性。
  28. [答案] bitter-sweet.
  [注释] 推理判断题。从第3段可以推理,作者对降低国际收支逆差的态度是什么? 从整个段落来看,作者对此问题一方面表示喜,而另一方面又表示忧。可见,作者的态度是甜中有苦、忧喜参半。其他选项均与段落内容不符,故不能入选。
  29. [答案] avoid inflationary pressures.
  [注释] 细节理解题。本题问:按照本文所概述的,国家政策的部分任务是什么?第4段第1句写道:“The underlying task of public policy for the year ahead—and indeed for the longer run—remained a familiar one: to strike the right balance between encouraging healthy economic growth and avoiding inflationary pressures.”(未来一年和更长时期内国家政策的基本任务是在鼓励经济健康发展和避免通货膨胀压力之间取得恰当的平衡。)可见,“避免通货膨胀压力”是国家政策的部分任务。故应选。
  30. [答案] wage and price controls.
  [注释] 细节理解题。本题问:从本文最后一段中可以了解,“第3阶段”计划包括哪些内容?本文最后一段倒数第2句写道: “The Phase Three program of wage and price restraint can contribute to reducing inflation.”(限制工资和价格的第3阶段计划有助于降低通货膨胀。)可见, “工资和价格控制”与上面的句意相符。
  注意:有关经济方面的文章几乎每年阅读理解中都有一篇,考生应积极掌握这类文章中常用的词汇和短语。
  31. [答案] is paralleling advertising methods in traditional business settings.
  [注释] 细节理解题。本题问:从第1段中可以了解到互联网的促销广告有什么特点?第1段的主题核心句是该段的最后一句,它写道:“With the dawn of the Internet and its exploding use across the world, the same tactics apply.”(随着互联网的到来以及它在全世界的大量使用,所采用的促销策略依然与以前相同。)可见,选项“与传统环境中的做广告方法相类似。”与上句句意基本相同。故应选。的表述不能入选,因为互联网做广告并未替代传统广告方式。太绝对化,不能入选。干扰性强,它不能入选是因为其不是第1段的中心思想。由此可见,段落核心句常常是考研命题组命题的考点,考生务必注意。
  注意:catch one‘s fancy 吸引某人,合某人心意。
  32. [答案] the policy Internet advertisers design to lure clientele and its outcome.
  [注释] 细节归纳题。本题问:第2、3段写来是为了说明什么?选项“互联网广告商设计来引诱顾客的做法及其结果”概括了2、3两段的中心思想:第2段谈具体方法;第3段则谈取得的成果。故答案非莫属。 the process and mixed consequences of Internet advertising and shopping.(网上做广告与购物的过程及忧喜参半的后果)与第2、3段段落内容不符。与的表述均存在片面性,不能入选。
  注意:pay top dollar for 为…付高价。
  33. [答案] it has to be modified over time to remain effective.
  [注释] 推理判断题。本题问:在分析网上做广告的目前状况时,作者暗示了什么?第4段第1句指出:“然而,当前的形势并不太乐观。”接着提出论据加以阐述。最后在本段结论句中写道:“如果互联网上做广告要继续成为一种能自行发展并有利可图的商业活动,那就必须考虑新的方法使这个行业更具活力。”可见,作者暗示,网上做广告必须与时俱进以便保持其有效作用。选项正是这个意思。“尽管它目前营利,但最终要萧条”不能入选。“旗子正失去它们的广告效用”只谈现象,不谈本质。是强干扰项,考生务必在2011年考试时注意类似干扰。“互联网上做广告将继续减少销量”与本段中心思想不符,因为问题不在于网上做广告本身,而是应该不断改变做广告的形式以吸引顾客。
  34. [答案] fulfill their purpose.
  [注释] 词组释义题。本题问:最后一段中“do the trick”意指什么? come to the point(谈正题)与上下文不符; fail of their success(达不到它们的成功)与原义正反颠倒; live up to their promise(实践它们的诺言)是强干扰项,命题者采用概念偷换的手法来干扰考生的判断。do the trick意为“奏效”而不是“实践诺言”。最后一段写道:“由于技术领域最近不景气和经济减速,即使新的做法可能也不奏效。由于消费者要存更多的钱并不断光顾传统的房地产公司而不是互联网上相应的公司,所以互联网业务的命运未卜。”根据上述语言环境可以判断为正确选项。
  35. [答案] approval so far but uncertainty in the future.
  [注释] 作者态度题。本题问:根据本文,作者对网上做广告的态度可归纳为什么?从整个文章来看,前半篇讲述网上做广告的策略、具体做法和成果。后半篇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很难预测的未来。“有保留的同意但不满”;“缺少观点的客观分析”;“热情支持但有点蔑视”;均不合全文所体现的作者态度。只有“至今赞同但对未来不能肯定”反映了作者对网上广告的看法。
  注意:考生解阅读理解选择题时要区分宏观与微观、全局与局部、本质与现象。
  36. [答案] way in which each defines the role of the photographer.
  [注释] 细节归纳题。本题问:根据本文,两个直接对立的摄影观念主要区别何在?第1段最后一句写道:“That is, photography has two directly opposite ideals: in the first, photography is about the world and the photographer is a mere observer who counts for little; but in the second, photography is the instrument of fearlessness, questing subjectivity and the photographer is all.”(那就是说,关于摄影有两个直接对立的观念:第一种观念认为,摄影是反映世界的,而摄影师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观察者;但第二种观念则主张,摄影是一种探究主观世界的无畏的工具,摄影师决定一切。) 由此可见,两种观念的区别就在于对摄影师所起作用的定义不同。故应选。
  37. [答案] cyclically recurring.
  [注释] 细节理解题。本题问:根据第2段,摄影师对摄影的两种观念中每个观念的兴趣可用下面哪一种表述来描述?第2段最后一句写道:“What photographers do cannot be characterized as simply predatory or as simply, and essentially, benevolent. As a consequence, one ideal of picturetaking or the other is always being rediscovered and championed.”(摄影者所做的事不能简单地定性为掠夺式的,也不能简单地定性为实质上是友好的行善行为。因此,有关照相的这一观念或那一观念总是被重新发现并受到支持。) 言外之意,这两种观念中,有时一种观念被发现并受到支持,有时另一种观念被发现并受到支持。可见,摄影师有时对一种观念感兴趣,有时又对另一种观念感兴趣,即这种兴趣是周期性反复出现的。故应选。“自发地发生的”不合题意。
  注意:这类细节题是难度较大的推断型理解题,要求考生具有很强的逻辑归纳能力。
  38. [答案] they can change the viewers sensibilities.
  [注释] 细节辨认题。本题问:本文中有关照片方面下面哪一点没有谈到?They can display a cropped reality. (它们能展示经过剪辑的现实。)第1段第2句中已经谈到:Photographs depict objective realities that already exist, ... They can convey information. (它们能传达信息。)第3段第3句中也已提及:The steady growth of these powers has made possible the extraordinary informativeness... They can depict the photographers temperament. (它们能够描绘摄影者的性情。)第1段第3句中已写到:And they depict an individual photographers temperament,...只有They can change the viewers sensibilities. (它们能改变观赏者的易受刺激的情感。)文中没有提到。故应选。
  39. [答案]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otographic originality and technology.
  [注释] 逻辑结构题。本题问:作者提到Harold Edgerton的作品是为了提供一个什么例子?第3段第3句写道:“The steady growth of these powers has made possible the extraordinary informativeness and imaginative formal beauty of many photographs, like Harold Edgertons highspeed photographs of a bullet hitting its target or of the swirls and eddies of a tennis stroke. ”(随着照相机威力的不断增大已有可能拍出许多信息非凡的、富有想象力的外观漂亮的照片,如Harold Edgerton所拍摄的关于子弹击中目标或网球抽打时产生漩涡的快速照片。) 从上面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提到Harold Edgerton的作品是为了提供一个摄影艺术的独创性和技术发展之间关系的例子。故应选。
  40. [答案]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photographic ideals on picturetaking.
  [注释] 全文主旨题。本题问:本文作者主要讨论什么?本文第1段提出对摄影术的两种不同观念。第2段分别阐述了这两种观念的由来及摄影师对这两种观念中任何一种的兴趣是反复交替的。第3段指出,这两种观念共存的结果是经常发生对摄影手段的不同看法。最后一段认为,这种对摄影手段的矛盾心理决定审美品位的发展趋向。综上所述,本文作者主要分析了两种摄影观念对照相术的影响。故应选。
  注意:本文语言难度较大,可作为英译汉练习之用。故提供参考译文如下:
  照相是一种既反映客观世界,又表达非凡自我的艺术。照片描绘已经存在的许多客观现实,尽管只有照相机才能揭示这些客观现实。照片描绘一个摄影者的气质,这种气质是通过照相机从现实中取材而表现出来的。那就是说,摄影包含两个直接对立的观念:第一,摄影是反映世界的,摄影者只不过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观察者;但是,第二,摄影是探索主观性的无畏工具,摄影者决定一切。
  这两个相互冲突的观念源自摄影者和摄影鉴赏者对“照”相过程中的闯劲所表现出来的不安心情。这样一来,把摄影者看做是观察者的观念是具有吸引力的,因为这种想法间接地否认了照相是一种咄咄逼人的行为。当然,问题并不如此清晰。摄影者的所作所为不能简单地定性为掠夺式的行为,也不能简单地定性为实质上是友好的行善行为。因此,关于照相的这种观念或那种观念总是被重新发现并受到支持的。
  这两种观念共存的一个重要的结果是:经常发生对待摄影手段的矛盾心理。不论摄影可能成为一种同绘画一样的个性表现的论断正确与否,摄影的独创性总是同照相机的机械能力密切相连的。随着照相机能力的持续发展,有可能创造出许多具有非凡信息含量并富有想象力的漂亮的照片。例如哈罗德·埃杰顿所拍摄的关于子弹击中目标或网球抽打时产生漩涡的快速照片。但是当照相机变得越来越高级,越来越自动化时,有些摄影者很想不用这种照相机,或者暗示实际上不用这种照相机,而宁愿用现代化以前的照相技术。因为粗制的、较差的照相机械被认为能得到更有趣、更动人的效果,给创造活动留有更大的余地。例如许多摄影师包括韦克欧·埃文斯和卡蒂埃·布雷桑拒绝使用现代装备,实际上是为了维护他们的面子。这些摄影师开始怀疑照相机作为“快看”工具的价值。卡蒂埃·布雷桑事实上断言:现代照相机可能看得太快了。
  这种对待摄影手段的矛盾心理决定审美的趋向。对未来(看得越来越快)的狂热崇拜不时同希望回复到更纯正的过去(那时的形象具有手工业特征)交替发生。这种对某些早期摄影业的怀旧情绪目前正广泛流行。这就是目前热衷于银板照相法和被遗忘的19世纪省城摄影师的作品的原因。看来,摄影师和摄影鉴赏者需要周期性地抵制他们自己已经具有的知识。
  小结
  1) 按大纲规定,阅读部分4篇文章总字数为1600左右。本卷阅读试题总字数为1767,后两篇难度较大,符合2011年试题的命题趋势。
  2) 从本卷4篇文章的题材来看,第1篇是关于性别与职业;第2篇关于美国经济,第3篇是关于网络做广告的现状和未来,第4篇关于摄影。可见,其题材与近年考题的选材原则基本一致。
  3) 从本卷4篇文章的题目类型来看,有细节理解题、细节辨认题、词汇释义题、总结归纳题、推理判断题、逻辑结构题、作者观点题和全文主旨题。与2010年试题类型相一致。
  4) “阅读理解”解题时间通常为60~65分钟。解题时间与答题正确率有密切关系。考生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解题时间。要牢记先易后难!
  5) 解题方法:先浏览第1段,尽可能找到全文主题信息词。然后扫描第1题,划出题干中的信息词,到相应段落中寻找相关的信息词,划出信息词、搜索目标信息,比对4个选项,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其他4题以此类推。如题目顺序与段落顺序不一致,要以变应变、机动灵活。
                                                                       

kytwo 发表于 2016-7-14 16:22:45


  Part B
  41. [答案]
  [注释] 第1段讲到文明人类发展的两个阶段:原始武器的发明和火的发现,尽管无人知晓,人类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火的。选项告诉我们:“语言的起源也是模糊不清的。毫无疑问,语言是一步一步逐渐开始形成的。”可见,作者认为,原始武器的发明、火的发现和语言的形成都是渐进的。所以,从逻辑上看,第1段与是一脉相承的。接着,作者从人类的语言联系到动物的叫声,并指出人的言语也是从叫声开始的,逐渐增加其数量以便达到不同的目的。综上所述,符合上下文的逻辑搭配。解题时考生应注意上下文中关键信息词的连结。如,Nobody—obscure—language—cries。
  42. [答案]
  [注释] 上文讲到有人认为,人类文明发展中,图形语言先于口头语言。则表示,作者认为,二者很可能是相辅相成的,而且语言是人类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可见,是上文的逻辑延续,并且是段落的结论。
  43. [答案]
  [注释] 上文讲到农业使得在可以种植的地区(regions)人类数量的增加成为可能。“这些地区起初只是靠大自然而肥沃的地区……”是正确选项,因为These正好指代上句中的regions,并构成上下文逻辑的连贯性。
  注意:代词与所代名词的一致性也是重要的解题对策之一。
  44. [答案]
  [注释] 上面各段叙述了人类文明发展中的几件大事:原始武器的发明、火的使用、语言的逐渐形成、饲养动物和农业。下面一段一开头就写道:“这些发明和发现使文明社会的存在成为可能。”可见,下文是结论段。那么在上文与结论段之间必定还有一段来介绍另一件大事。正好符合全文连贯性的需要:“还有一项根本性的技术进步是书写……”。
  45. [答案]
  [注释] 上文讲到:“……起初,文明人类生活的区域局限于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和印度河,但是在所述时期结束时这个区域已经覆盖了更多的地球上可居住地区。我并不想认为,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就没有技术进步。”选项一开头就说:“实际上,曾经取得过进步——具有重大意义的发明就有两项,即火药和航海指南针……”可见,关键信息词progress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小结
  1. 选择搭配题的考点是:
  1) 语段结构:段首句、扩展句和结论句之间在逻辑上的一致性。
  2) 语篇结构:起、承、转、合。段落与段落之间语篇结构的连贯性。
  3) 逻辑结构:语段内论点与论据的逻辑一致性。小标题与段落内容在逻辑上的一致性。
  2. 选择搭配题的解题思路是:
  1) 第一种题型:浏览全文、把握主题,分段解题、关键信息词连结,针对题目、各个突破。
  2) 第二种题型:吃透第一段,注意段落结尾句和段首句的承上启下功能,狠抓段落与段落之间联系的形态标志(信息词)和逻辑衔接,先慢后快。
  3) 第三种题型:把握语段内论点与论据的一致性。
  4) 第四种题型:浏览段落,把握小标题与段落在内容上的一致性。
  3. 解题时间:20分钟左右。
  Part C
  46. [答案]
  其余的时间我们则花在称之为娱乐的各种活动上。“娱乐”是一个文雅的词,它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我们通常甚至在闲暇时间也不是在娱乐,而是把闲暇时间花在各种形式的消极的享受或消遣上。
  [注释]allow sth. for sth. else把…拨出来为…用。the rest在句中作spend的宾语,意为“其他时间”。disguise原意为“假装,假扮;隐藏,遮掩”。此句中引申译成“掩盖”。
  47. [答案]
  我想,正是积极娱乐(业余体育运动)的减少,以及纯粹感官消遣的大量增加,才引起社会学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注释]It is...which...是强调句型。在美国英语中强调句型的连词常用which代替that。give rise to是习语,意为“引起”。
  48. [答案]
  如果我们乐观的话,这种精神食粮(电视节目)就可能是空虚乏味的,因而不会对任何人产生许多持久的影响。
  [注释]diet在此处可引申为“精神食粮”或“电视节目”;thin and unnourishing可以引申为“空虚乏味”。too...to...太…以至于不…。give an account of叙述,介绍。
  49. [答案]
  只有当消遣是积极的、自己参与并实践了的时候,它才能真正被称为娱乐,并且只有这样,它才是一种对闲暇的正常支配。
  [注释]as such有两个含义:一个为“本身”;另一个为“照这样”。如:He is a child. You should treat him as such.
  50. [答案]
  所有这些形形色色的职业,除了都消耗我们的时间,给我们留下很少空闲外,就没有任何共同之处了。
  小结
  按考试大纲的要求,英译汉短文总字数约400字。划线句子的总字数为150字左右。英译汉解题时间一般为30分钟左右。本文365字,5个划线句子的长度分别为:42字,31字,23字, 27字和25字,总计148字。可见,本卷英译汉试题的翻译量与2010年同步,难度属中等。

kysix 发表于 2016-7-14 17:59:56


  卷二答案解析
  Section ⅡReading Comprehension
  Part A
  21. [答案] An assertion is made and two examples are given to illustrate it.
  [注释] 逻辑结构题。本题问:下面哪一表述最好地描述了本文第1段的逻辑构思?第1段第1句写道:“学习的所有领域中,最重要的是培养态度:各种情感反应和逻辑思维过程都会影响大多数人的行为。”这是作者提出的看法。接着作者举了两个例子来阐述这一看法。可见,本段的逻辑构思应为。
  22. [答案] teacher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developing or reshaping pupils' attitudes.
  [注释] 全文主旨题。本题问:本文要传递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本文第1段起了铺垫作用,从总体上提出作者的看法。第2段第1句切入了本文的中心思想,即小学的任课老师处于影响学生各种态度形成的战略性地位。接下去各个段落从不同角度来说明该中心思想。故应选。
  23. [答案] in some aspects of social studies a greater variety of methods can be used in the upper grades than in the lower grades.
  [注释] 推理判断题。本题问:作者在第6段中暗示了什么?参阅第6段。作者在此暗示,对低年级学生采用的方法比较简单、单一,而对高年级学生采用的方法则更多样化,如讨论、研究、课外阅读和全天的旅行。
  24. [答案] the attitudes of elementary school-aged children are influenced primarily by the way they were treated as infants.
  [注释] 细节辨认题。本题问:本文中没有提到或暗示的表述是什么?作者列出的4个选择中前面3个直接或间接地在文章中提到了。第1段最后一句是讲法西斯纳粹主要是受他们听到的讲演和读过的书籍的坏影响,即为所述的内容。第3、4段中作者谈到教师讲的各种课程对孩子“形成看法”的影响,即为所指的内容。第5段中作者提到it is unwise for the teacher to attempt to change their feelings by cajoling or scolding them,句中cajoling(哄骗)即为选项中的rewards,而scolding即为选项中的lectures(严责,以长篇说教训人)。可见,是否选的关键是对lectures的词义的正确理解。这样,只有选择项在本文中未有提及,故答案非莫属。
  25. [答案] teachers can sometimes have an unwholesome influence on children.
  [注释] 总结归纳题。本题问:本文专门阐述了什么?最后一段中作者提到because her influence can be negative if she has personal prejudices...(教师如果存有个人偏见的话,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可见,正确的选择应为。选项中的unwholesome意为“不良的,不健康的”。
  注意:本文的试题要求考生对文章中的有关句子细细推敲才能正确解题。对这种试题考生应深入分析命题者的思路,才能逐渐把握要领,学会解题的方法。
  26. [答案] To point up the importance of the trade union power.
  [注释] 逻辑结构题。本题问:第1段中为什么提到英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第1段最后1句和第2段第1句写道:“如果这些设施中任何一项(由于劳工纠纷)而停止运行,那整个经济体系就危在旦夕。正是经济体系的这种互相依赖性使得工会的权力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故应选“为了强调工会权力的重要性”。“为了简要概述基础设施的巨大规模”不能入选,原因是它答非所问。 是强干扰项,不能选的原因是它只提及一点,偏离主题。“展示一个集中的工业社会”,偏离段落内部的逻辑关系,故不能入选。
  27. [答案] remold themselves as industries change.
  [注释] 细节归纳题。本题问:由于组织结构老化,有些工会会遇到什么困难?解这类题要注意段落的主题句及其扩展句的综合归纳。第3段第1句写道:“在工会运动内部存在着巨大的压力和紧张情绪,其中有些问题是由于工会过时的、效率低下的组织结构产生的。”接着对此论点进行具体阐述并举例说明。可见,作者要说明,由于组织结构的落后性,有些工会发现很难随着行业的变化来改变其内部组织。故符合题意。“适应先进的技术”是强干扰项,属概念偷换,因为文中指的是传统行业,而不是指有些工会。
  28. [答案] protect their own members at the expense of others.
  [注释] 细节理解题。本题问:工会间产生分歧的原因何在?第3段倒数第2句写道:“技术的进步淘汰了许多传统行业,在这些行业中工会能够为它们成员令人失望的工作而苦斗,以致使其他工会成员的工作受到威胁或毁灭。”可见, 项符合此意。“打算在新的贸易组织中代表工人”是强干扰项,属概念偷换,因为文中指的是新的技术行业中,而不是指新的贸易组织中。
  29. [答案] They are not organized efficiently.
  [注释] 总结归纳题。本题问:大多数工会遇到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从最后一段中可以看出,由于行业的变化和重组,各种工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缺少内部有效的思想交流,组织机构陈旧,效率低下。可见,反映了这种状况。 “它们的力量不如以前”是强干扰项,不能选的原因是它太笼统,针对性差。
  30. [答案] British Trade Unions and Their Drawbacks.
  [注释] 全文主旨题。本题问:本文最好的题目是下面哪一个?从全文的内容看,文章主要阐述英国工会的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故应选。 The Structure of British Trade Unions 只提到英国工会的结构,而没有谈及其存在的问题,故不能入选。
  31. [答案] Problems Confronting Women Who Are Feminist Literary Critics.
  [注释] 全文主旨题。本题问:下面哪一个标题最好地总结了本文的内容?第2段第1句基本反映全文的主旨:“对于从事女权主义文学评论的妇女来说,这场关于主观性和客观性、评论家作为艺术家还是作为科学家的争论有其特殊的意义。对于女权主义的文学评论家来说,问题不仅是学术性的,而且还是政治性的。”接着文章环绕这个主题展开。故正确选项应为。
  32. [答案] women who are literary critics face professional risks different from those faced by men who are literary critics.
  [注释] 细节理解题。本题问:根据作者的看法,为什么本文提到的辩论对妇女文学评论的理论家具有特殊的意义?第2段第1句和最后1段分别写道:“对于从事女权主义文学评论的妇女来说,这场关于主观性和客观性,评论家作为艺术家还是作为科学家的争论有其特殊的意义。对于女权主义的文学评论家来说,问题不仅是学术性的,而且还是政治性的。”“只要学术机构仍然把客观分析看做‘男子的,而把直觉方法视为‘女子的,理论家就必须在这两种观点之间把握好细微的哲学方向。假如她想创立一种女权主义文艺批评理论的话,她最好还是把这种理论置于既不是纯客观又不是纯直觉的一般评论方法的理论框架内。这样,她的理论更可能以某种程度的冷漠态度来与其他的批评理论进行比较与对照。”文章中还写道:“男子可以自由地自称他是像艺术家那样的评论家,而女子选择直觉和个人经验作为评论方法和争辩方法时会冒各种职业风险。”可见,从事文学评论的妇女面临的职业风险不同于从事文学评论的男子所面临的风险。故应选。
  33. [答案] tendency of members of the academic establishment to treat all forms of feminist literary theory with hostility.
  [注释] 细节辨认题。本题问:作者认为下面哪一点并不是影响妇女文学评论的困难?解这类题的关键是对所找信息进行段落定位。本题所涉及的作为女权文学评论家的妇女所遇到的困难主要在第2段中加以阐述。“男子占统治地位的学术机构有形成对妇女先入为主的倾向”,可参阅第2段倒数第2句:“由于这些偏见,采用直觉方法进行评论的女子可能被认为缺乏分析能力、缺乏客观性或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这些都是对妇女有先入为主的成见。“把评论定义为客观的和科学的时所受到的限制”,参阅第2段第2、3句。“主张艺术特殊性的女理论家的作品可能被某些学者带偏见地加以考虑”,参阅第2段第3句。中写有 ...treat all forms of feminist theory with hostility,文中未提及。
  34. [答案] are contested largely through contention over power.
  [注释] 推理判断题。本题问:可以推理作者把哪些问题定义为“政治的”?第3段第1句写道:“这些问题在一定意义上是政治性的:在这些问题上的争论与其说是以一种无私去探索抽象问题的研究精神,还不如说是一场学术性的权力之争。在这场斗争中许多女性学者(只是现在才大量进入学术专业领域)的学术生涯与专业命运将处于危险之中;同时她们也会有对人文科学的理解做出特殊贡献的机遇。这种贡献可能会在我们的社会中反对歧视妇女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可见,作者认为这些问题之所以是“政治性的”,主要因为它是权力之争。故应选。
  35. [答案] To convince the academic establishment to revise the ways in which it assesses women scholars' professional qualities.
  [注释] 推理判断题。本题问:下面哪一点很可能是作者提到的“功利的政治目标”之一?第2段第2句写道:“如果她把女权主义的评论定义为客观的、科学的,即任何人,不管男女,都能使用的有效的、可证实的、理智的方法,那这种定义不仅使作为艺术家的评论家的观察方法无法实现,而且也可能阻碍那些试图改变学术机构及其思想,特别是关于男女在文学评论中作用的思想的人们,实现其功利主义的政治目的。”可见,“说服学术机构改变其评估女性学者的专业素质”很可能是作者提到的“功利主义的政治目的”之一。
  36. [答案] describe a situation and its potential drawbacks.
  [注释] 全文主旨题。本题问:本文的主要写作目的是什么?第1段中阐述了“最近几年来,美国少数民族企业在面临新的、巨大危险的同时,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少数民族团体很难在商业界立足,……因为它们无法得到大额订单和分包合同。现在国会已经同意通过法律要求被奖励了价值50万美元以上的联邦合同企业要尽力找少数民族分包者,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政府登记备案”。接着在第2段中举例说明。第3段起始句写道:“尽管资助的增加给少数民族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希望,这样做同时也给它们带来了风险”。然后,从三个方面说明了这种风险。可见,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在于描述一种情况,并说明其不足之处。
  注意:解这类题要求考生有高度的总结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训练这种能力的方法是抓住各段落的主题句,然后串起来进行抽象归纳,从而把握全文梗概。
  37. [答案] not had sufficient opportunity to secure business created by large corporations.
  [注释] 细节理解题。本题问:根据本文,公民权利激进分子认为少数民族企业过去一直面临的一个不利条件是什么?第1段第2句写道:“长期以来,公民权利激进分子一直声辩说,黑人、西班牙裔美国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团体很难在商业上立足,其主要原因是它们很少得到大公司的大额订单和分包合同。”可见,选项符合此意。
  38. [答案] experience frustration but not serious financial harm.
  [注释] 推理判断题。本题问:大公司假如不能使它的合同投标尽快得到订货,就可能会引起什么情况?第3段第3句起写道:“因此,如果它们(小公司)的分包合同由于某种原因减少了,这样的公司可能面临潜在的严重固定开支损失。大量的公司购买可能使小企业家受损,因为要他们做详尽的正规估价和投标会使他们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财力,小公司必须努力尽快得到订单,否则公司的士气和财政状况会受损。”言下之意,大公司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也会受损,但不会遭受严重的财政损失。可见,符合此意。
  注意:推理判断题解题技巧之一是正话反说、反话正说。考生常常可以由此入手,难题就迎刃而解。
  39. [答案] try to expand its customer bases to avoid becoming dependent on the corporation.
  [注释] 推理判断题。本题问:作者暗示少数民族拥有的公司在与大公司做生意时应当怎样做?最后一段写道:“第三,能与大公司客户做生意的少数民族企业常常会冒一种风险——成为并继续成为大公司的附庸”。可见,作者暗示,小公司应扩大客户来源,以避免依赖大公司。故应选。
  40. [答案] a business magazine.
  [注释] 总结推断题。本题问:根据这篇文章的构思,本文可能刊登在什么地方?从全文而论,本文阐述了70年代政府规定的契约令给少数民族企业带来的利弊。本文不可能选自一本会计教科书,也不可能摘自财经术语词典(因为本文并未对财经术语注释),更不可能刊登在商业统计数字年鉴上(因为其中没有列举各种商业统计数字)。可见,正确答案非莫属。
  小结
  1) 按大纲规定,阅读部分4篇文章总字数为1600左右。本卷阅读试题总字数为1721,后两篇难度较大,完全符合2011年试题的命题趋势。
  2) 从本卷4篇文章的题材来看,第1篇关于文化,第2篇关于英国工会及其权力,第3篇关于文学批评,第4篇关于美国少数民族企业。可见,其题材与历届考题的题材基本一致。
  3) 从本卷4篇文章的题目类型来看,有细节理解题、细节辨认题、词汇释义题、总结归纳题、推理判断题、逻辑结构题和全文主旨题。与2010年试题类型相一致。
  4) “阅读理解”解题时间通常为60—65分钟。考生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好解题时间。要牢记先易后难!
  5) 解题方法:先浏览第1段,尽可能找到全文主题信息词。然后扫描 第1题,划出题干中的信息词,到相应段落中寻找相关的信息词,划出信息词、搜索目标信息,比对4个选项,排除干扰项,确定正确答案。其他4题以此类推。如题目顺序与段落顺序不一致,要以变应变、机动灵活。

kytwo 发表于 2016-7-14 18:40:15


  Part B
  本文论述人类生活节奏的加快深刻地影响了社会上不同群体的人,从而产生所谓“过去的人”、“现在的人”和“将来的人”。
  本文共7段,其中两段在文章中的位置已经给出,分别是篇首和篇尾。
  41. [答案]
  [注释] 第1段告诉我们:“普通老百姓常常在评论生活节奏。然而,奇怪的是,生活节奏几乎并没有受到心理学家或社会学家的注意。这是行为科学中引起分裂的弊病,因为生活节奏深刻地影响着行为,从而引发了来自不同人的强烈的、不同的反应。” 选项符合第1段思路的自然延续。因为它写道:“实际上,我们可以毫不过分地说,生活节奏在人类中划了一条分界线,把我们分成不同的阵营,引发了父子之间、美国主要广告公司的做法和小城镇实利主义社会之间、男子与女子之间、美国人与欧洲人之间、东西方之间令人伤心的误解。”可见,两段之间的逻辑联系是递进关系,即第2段进一步说明生活节奏产生的影响。
  42. [答案]
  [注释] 段继续论述地球上的居住者不仅由种族、国家、宗教或思想来划分,而且在某种意义上由某时段所处的地位来划分。接着谈到地球上仍有一小部分人以狩猎和觅食为生;而其他大部分人则靠农业而生。这两部分人总计约占人口的70%。他们是过去的人。
  43. [答案]
  [注释] 接着通过“By contrast(对照之下)”引出了另外25%的人,他们生活在工业化的社会里,过着现代生活。他们实际上是现代的人。故应选。第3段与第4段是对比两代人。考生解题时要注意关键信息词的连结:70 percent—the people of the past—By contrast—25 percent—the people of the present。
  44. [答案]
  [注释] 段一开头就讲到剩下的2%或3%的地球人口,他们是将来的人。他们是未来全世界的超级工业社会的最早公民并正在为自己的降临而奋斗。可见段与上文在逻辑上是连贯的、一致的。
  45. [答案]
  [注释] 段讲到将来的人与现在的人和过去的人之间的区别所在。可以肯定,将来的人比人类大多数人更富裕、受教育程度更高、流动性更大,而且活得更长。通过“But”从另一个侧面来描绘将来的人:他们已经被困在新的、节奏更快的生活中。他们比他们周围的人“生活得更快”。
  最后一段写道:“有些人特别喜欢这种高度加速的生活节奏,不愿阻碍这种生活节奏的来临,当节奏减慢时,他们就感到焦虑、紧张或不舒服。他们拼命地要到‘有活力的地方去。”以上是本段的论点;接着通过for example提供了论据,即Wilson认为,喜欢快速生活节奏是广泛宣传的“人才外流”的潜在驱动力之一。所谓“人才外流”就是欧洲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大批流向美国和加拿大。下文中的He指代前面的Wilson。
  小结
  1. 选择搭配题的考点是:
  1) 语段结构:段首句、扩展句和结论句之间在逻辑上的一致性。
  2) 语篇结构:起、承、转、合。段落与段落之间语篇结构的连贯性。
  3) 逻辑结构:语段内论点与论据的逻辑一致性。小标题与段落内容在逻辑上的一致性。
  2. 选择搭配题的解题思路是:
  1) 第一种题型:浏览全文、把握主题,分段解题、关键信息词连结,针对题目、各个突破。
  2) 第二种题型:吃透第一段,注意段落结尾句和段首句的承上启下功能,狠抓段落与段落之间联系的形态标志(信息词)和逻辑衔接,先慢后快。
  3) 第三种题型:把握语段内论点与论据的一致性。
  4) 第四种题型:浏览段落,把握小标题与段落在内容上的一致性。
  3. 解题时间:20分钟左右。
  Part C
  46. [答案]
  如今的科学技术中一种新的现象是,科学研究越来越朝着“有指导的”或“有计划的”趋势发展,也就是说,这种研究的范围和目标是由私人或政府机构,而不是由研究人员自己事先确定的。
  [注释] “名词 + 同位语 + 定语从句”是英语中常见的句式。
  47. [答案]
  然而,科学家虽然常常在设备不足、不尽如人意的实验室工作,可是却能自由地选择他所喜欢的研究课题,因为不存在科学家必须服从的事先决定了的研究项目。
  [注释] he liked是定语从句,修饰先行词subject。to which he had to conform 是定语从句,修饰先行词program。conform to 意为“服从;遵守”。
  48. [答案]
  随着本世纪时间的推移,欲待解决的问题与日俱增,其复杂性日趋深化。这一切在许多情况下使单个科学家无法处理进行精确而高效研究所需要的大量新资料、新技术和新设备。
  [注释] it 是形式宾语,for sb. to do sth. 是带逻辑主语的动词不定式作实际宾语。that 引导定语从句,修饰前面三个并列的名词。
  49. [答案]
  由于涉及大笔科研经费,因此有必要把这些人力和物力投入到目标明确的具体研究领域。
  50. [答案]
  因此,科学家不断从理论科学研究领域转移到应用科学研究领域,因为后者能提供比在大学做纯理论研究工作更多的工作机会,而且通常待遇更优厚,技术设施更好。
  [注释] frequently more highly-paid and with better technical facilities than...是后置定语,修饰前面的名词jobs。
  小结
  按考试大纲的要求,英译汉短文总字数约400字。划线句子的总字数为150字左右。英译汉解题时间一般为30分钟左右。本文409字,5个划线句子的总长度略长,但句子结构的难度一般。2010年英译汉难度适中。编者估计2011年英译汉试题难度与2010年基本上保持一致。
2012考研英语阅读理解考前模拟题:http://www.kuakao.com/pub/english/viewnews.php?itemid=69033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2考研英语阅读理解考前模拟题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