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政治时政—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四)
2017年考研政治时政——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四)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凡是涉及到意识形态指导性的文章,同学们都吸引吸收到其中的精华。本文文都考研政治刘涛老师为同学们分解第四个问题,掌握与2017年考研政治相关的核心关键词——人民。
(一)讲话内容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先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与其研究者坚持什么样的世界观、方法论紧密相关。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为我们研究把握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各个领域提供了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核心要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为谁著书、为谁立说,是为少数人服务还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是必须搞清楚的问题。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新形势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
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
(二)考点链接
马原第四章:唯物史观,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哲学社会科学。世界上伟大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都是在回答和解决人与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中创造出来的。研究者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研究什么,主张什么,都会打下社会烙印。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我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自觉把个人学术追求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
(三)考点运用
这一段对马克思主义说的非常具有针对性,也有很大启发性,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学者,要解决好真学真信真用。不能教条,也不能实用。
单选题: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首要问题——解决真懂真信。核心问题——为人民服务。最终问题——应用实践。
同学们从庞大的数字中跟着文都考研政治刘涛老师把考点挑出来,这样才是学习时政的真正目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