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历史学考研中国古代史: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
考研历史学是统考学科之一,历史学专业课考试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其中,中国古代史约占整体的30%,所占比例较大。所以,中国古代史的复习很重要。为帮助考生提取复习重点,新东方在线整理了中国古代史的重点内容,希望下文对考生的复习有所帮助!第三章、春秋战国
(前770——前476、前475——前221年)
第二节、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
一、改革、变法的背景
1、经济的发展
2、兼并战争的发展
二、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春秋)
1、经济方面:首次打破井田制,对“鄙野”出现的大量“私田”,变以往的不收税为“相地而衰征”的税制。衰(cuī),是等差的意思。就是按土地好坏分等征收实物税。这表明齐国经济发展较快,井田制首先在此破坏,所以要求赋税制度做出相应的改革,以便增加国家税收。管仲还对山海渔盐的管理进行改革:免除关税以鼓励出口,设盐铁官以促进煮盐、冶铁业的发展。另设置“轻重九府”管理货币和物资储运,既满足了人民需要,又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2、政治方面:实行“叁国伍鄙”制。当时把周人所居之地称“国”,把被征服族居住地称为“野”,或“鄙”,即郊外。“叁国”,即把“国人”分为三部分设三官管理。国又分为21
乡,其中6 个工商之乡,15
个士乡。西周时,国中住士农工商“四民”,各有定居。现在居住混乱了,管仲改革管理办法,要四民定居原处,“勿使杂处”,以确保士农工商各业世代相承。“伍鄙”,即把郊外分为5
个属,设立五大夫管理,一属含10 县。具体划分为:30 家为邑,300 家为卒,3000 家为乡,9000 家为县,90000
万家为属。分级设官管理,每年考核,惩劣择优。这一改革表明,春秋初年,齐国的国野关系开始破坏,出现“四民”杂处的情况。如此整顿内政,为的是集权于贵族,加强统治。
3、军事方面:实行兵民合一组织。因为“国人”才有当兵的权利,所以管仲规定在“国”中5 家为轨,10 轨为里,4 里为连,10
连为乡。全国三师(即三军)由桓公、二卿统帅。按此系统组织的国人,平时生产,战时出征。既扩充了军队编制,增强了战斗力,又减少了养兵的兵赋负担。
4、外交方面:军政合一,国民以军事编制组织起来,设轨、里、连、乡、帅五级制。结果:为桓公称霸打下了基础。
三、鲁国宣公“初税亩”(春秋)
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这是承认私有土地合法化的开始。履亩而税,按田亩征税,不分公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按土地面积纳税。初税亩的实施,增加了财政收入,适应和促进了新生的封建土地占有关系,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四、魏、楚、齐、韩的改革
1、魏文侯用李悝改革
A:作《尽地力之教》:鼓励与强迫结合,推行“平籴法”,保护农民。
B:废除官爵世袭制:
C:编纂《法经》:保护王权,加强专制。
2、楚悼王用吴起变法
A:摧毁贵族势力,废除公族中疏远者的特殊待遇。
B:撤无能、无用、不急之官。
C:迁贵族开发边地。
3、齐威王用邹忌变革
4、韩昭侯用申不害改革以“术”为核心,加强君主对臣下的控制,提高行政效率。
五、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注意相关史料)
1、变法前秦国的状况
A:经济发生变动:初租禾
B:国乱、兵弱、主卑
C:以夷狄之国被歧视,无法参预中原各国盟会。
2、公元前356年变法(以厉行法治、强化君主集权为主)
A:什伍连坐制:互相监察,互相告发。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生产粟帛多者可免除傜役;怠惰或弃本逐末籍没为奴。
C:拆散大家庭:“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D:奖励军功:平民立功可得爵,宗室无军功,不能取得贵族身份。
3、公元前350年变法(注重于制度建设)
A:废井田,开阡陌,行授田。
B:普遍推行县制。
C:统一度量衡。商鞅方升。
D:革除戎狄旧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居。
4、意义与影响
A: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成为即将出现的大一统专制政体的社会基础。
B:重农抑商政策成为历代王朝的基本国策。
C:新的授田制客观上助长了土地私有化的趋势,为以后土地兼并埋下了伏笔。
六、官僚体制的建立(即改革、变法的结果)
1、相、将分职制度
2、郡县制的产生(注意史料)
3、官吏任免制度
4、符、玺管理制度
5、俸禄制度
6、上计制度(朱著133页)
7、爵位、封君制度:爵位不能世袭;封君只享衣食租税,不治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