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8-12-19 19:20:28

2019历史学考研中国古代史:秦汉章节练习题(8)

考研历史学是统考学科之一,历史学专业课考试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其中,中国古代史约占整体的30%,所占比例较大。所以,中国古代史的复习很重要。为帮助考生提取复习重点,新东方在线整理了中国古代史的重点内容,希望下文对考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第四章秦汉
        三、综合题
        7、试论两汉谶纬思想与政治的关系
    答:谶纬之学出现于西汉末年。谶是用诡秘之语暗示“天命”的一种预言,往往附有图,亦称图谶。由于其言玄妙隐秘,故而事实上可以穿凿附会地作多种不同解释,然后根据现实选择一种,以表明“天意”所在,作为政治活动的理论依据。如目前所知道最早的谶是秦始皇时流传的“亡秦者胡”,起初认为“胡”指匈奴,后来却被解释为秦二世胡亥。纬因与经相对而得名,专指假托孔子之名用诡秘语言解释经书的著作,其性质与谶相同,而产生略晚。
    谶纬大都出自方士之手,属于阴阳五行思想体系,内容虽荒诞不经,但在西汉后期直到东汉却极有社会影响,许多政治家都充分利用了谶纬为自己服务,同时自己对谶纬也深信不疑。儒生甚至以《七纬》(《七纬》以与《易》、《诗》、《书》、《礼》、《乐》、《春秋》、《孝经》等所谓《七经》相对而得名,经都有纬)为内学,以《五经》为外学。
    谶纬的盛行与汉儒倡导的“天人感应”学说密切相关。在“天人感应”学说中,天已经具有很强的人格化色彩,“祥瑞”、灾异等自然现象都是其喜怒哀乐的体现。谶纬恰好也常常将自然现象作为“天命”征兆,从而编造预言。西汉后期天灾频繁,一些相信天人感应的儒者遂将灾异与若干奇怪的谶语联系起来,解释为“汉运”将终,建议皇帝选择贤人禅位,改朝换代以应天意。提议者虽因“大逆不道”之罪被杀,但类似的想法在社会上仍颇有市场。成帝时,齐人甘忠可称“汉家逢天地之大终,当更受命于天”,提出再受天命的观点。至哀帝建平二年(前5),下诏更帝号为“陈圣刘太平皇帝”,这一年改为“太初元将元年”,表示重新接受了天的任命,“再获受命之符”。当然这不过只是自欺欺人之举。此外,还有相当多的儒生寄希望于“奉天法古”,认为只要按照经书记载,恢复上古的礼仪制度,天下就会太平。这样的思想成为王莽篡夺西汉政权,建立新莽的理论基础。刘秀对谶纬的重视和利用超过王莽,他把谶纬作为一种重要的统治工具,甚至发诏班命,施政用人,也要引用谶纬,谶纬实际上超过了经书的地位。中元元年(公元56
年),光武帝“宣布图谶于天下”,更使图谶成为法定的经典。汉章帝会群儒于白虎观,讨论经义,由班固写成《白虎通德论》(又称《白虎通义》、《白虎通》)一书,这部书系统地吸收了阴阳五行和谶纬之学,形成今文经学派的主要论点。《白虎通》的出现,是董仲舒以来儒家神秘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发展。
    谶纬的流行,今文经的谶纬化,使经学的内容更为空疏荒诞,所以一些较有见识的士人如桓谭(代表作《新论》)、尹敏、郑兴、张衡等,都表示反对谶纬。桓谭力言谶不合经,表示自己不读谶书。桓谭在神秘主义哲学思想统治一切的时候,提出了“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的唯物主义见解,在哲学史上有可贵的意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9历史学考研中国古代史:秦汉章节练习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