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网 发表于 2018-12-12 16:38:16

2019教育学考研笔记: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

考研冲刺复习阶段,专业课复习一定要到位,本来复习开始就相对晚些,新东方在线提醒考生要注意整合专业知识体系,把握复习重点要点。下面精华整理了教育学考研笔记,请看学生这部分内容要点。
      2019教育学考研笔记: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
        ————分析学生的整体生活环境,反思学校生活环境
    学生整体生活环境分为:
    家庭、学校、同辈群体生活环境;
    邻里、社区及宏观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
      一、学生生活环境的差异★★
    学校生活的组织性、计划性、系统性是其他所不能比拟的。
    (一) 学生的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
    1、家庭生活表现出的基础性、持久性给学生以持久、独特影响,存在的教育优势和家长的教育力量是其他教育难以具备的,是极其深远的。
    但也有一定负面影响。
    同时,家庭生活对孩子的成长过程的影响并非固定不变的,家长应正视这种变化。
    2、二者差异:
    家庭生活:感性与感情、自由与放松、个体性与特殊性
    学校生活:理性与理智、强制与限制、社会性与一致性
    3、这就要求学校要尊重学生、因材施教、与家庭生活密切联系
    (二) 学生的同辈群体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
    同辈生活:民主平等、互助合作、自由表达
    学校生活:权威与不平等、互相竞争、有限表达
    因此,学校要区分同辈群体生活的性质,发挥其积极影响。
    (三) 学生的社会文化生活与学校生活的差异
    1、社会文化生活:广泛灵活、多元性、丰富、煽情
    学校生活:古板、严肃、抽象与理性、更多强调学习活动。
    2、学生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可拓宽学生知识面,扩大学生交往空间和范围,锻炼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但社会生活又是鱼龙混杂的。
    3、应正式二者差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学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 学校生活环境差异导致各种适应问题
    1、 原因:
    三重社会生活环境各有一套价值、规范,存在如何协调、适应的问题;
    社会生活中常与学校生活中经历的发生矛盾,学生面临各种适应性的困难。
    2、 学生有两种认识
    把学校生活理想化;看到了现代学校制度化生活的负面,总相信外面生活很精彩。
      二、学生心理障碍的各种表现
    主要表现在人格障碍、神经症和精神病三类。
    在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有以下四种:
    攻击;退缩;焦虑;恐怖。
        三、学生失范行为的主要表现★★
    有两类:越轨行为和违法行为(普通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当前学生失范行为主要表现在:
    (一) 校园暴力触目惊心
    学校、家庭教育,不良大众传媒的毒害及其社会问题是主要原因。
    直接诱因:影片中暴力镜头过多过滥。
    (二) 青少年色情犯罪严重
    (三) 青少年以侵犯财产为目的的越轨犯罪比例最高
    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青少年影响极大。
    追求高消费、讲排场、摆阔气、贪图享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
    (四) 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新倾向————吸毒
      四、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归因分析★★★
    (一) 社会生活环境中的问题————社会
    1、 社会规范失控
    2、 文化的商品化 整个文化娱乐市场呈现出低俗化倾向
    3、 城市化的影响 社会控制力削弱,个人空间结构与社会心理变化
    4、 价值观多元观
    5、 人口流动影响
    (二) 学校教育失误问题——————学校
    1、指导思想的偏差 德育问题
    2、个别教师素质差 导致师生之间人际关系紧张
    3、 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薄弱
    已开展的中小学还较少,缺乏专业人员,或作为“思想政治”来对待;学生不能正确地把握学校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的冲突。
    (三) 家庭生活环境中的问题————家庭
    两方面:“四过现象”;“教育真空现象”
    家庭结构裂变:核心家庭,单亲家庭,破裂家庭
    五、学生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
    (一) 心理学解释
    1、“心理缺陷说”:正常人知道限制他们的越轨冲动,而“心理缺陷者”不知道限制他们的越轨冲动。“心理缺陷”主要是因童年的社会文化失调所造成的。
    2、“挫折—侵犯说”:认为越轨行动是一种由挫折产生的针对他人和社会的侵犯形式。侵犯的强度与挫折强度有关。
    (二) 社会学解释
    1、 结构模式————从社会结构和文化角度
    a、 差异交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 控制缺乏说:社会内外部的控制削弱和受到破坏引起的
    c、 失范说:控制个人行为的道德规范松弛,个人之间的道德制约丧失。
    d、 手段—目标说:社会文化为每个人制定了合法目标,但在结构上并未每个人提供合法手段去实现这些目标,人产生挫折、紧张,就会采用非法手段。
    e、 亚文化群理论:亚文化(其产生由于社会化过程不完善、不适当,在下层阶级居住区形成)群所具有和维护的价值观及行为倾向,与主流文化相抵制。
    2、 过程模式
    以“标签论”为代表。
    用互动理论探讨了越轨—犯罪的过程。
    a、 失范是一种政治现象,权力决定一切。
    b、 必须改造社会关系,而非失范者。
    c、 失范和控制失范是相互联系的。
    (三)韦伯提出的关于社会行为的“理想类型”,把学生失范行为分为:
    1、目的型失范行为:目的是理性的,手段是违规甚至是违法的。
    2、价值取向型失范行为:价值观念与教育主导观念背离。
    3、 情感型失范行为:行为目的是个体需求型。
    4、 传统型失范行为:仅因遵循传统习俗而违背教育规范所造成的失范行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9教育学考研笔记:学生的生活环境与心理、行为失范